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0期   作者:胡修礼
[导读] 新的部编教材,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摘要】    新的部编教材,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语文课堂应迸发出生命活力,让学生不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而且是体验生命之真谛。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第一、加强诵读,以声传情。第二、点燃激情,照亮前行之路。第三、整合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打造     生命活力
        有人说,语文课堂就是营造生命的幸福天地。是的,语文是最富有情感、富有生命力的学科。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僵化学习中,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被一点点剥蚀殆尽。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主体;教法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训练,丧失了语文的应有之义。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这次部编教材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立意高远,立德树人。加大经典阅读篇目,沟通课内外联系。主编温儒敏先生也说“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对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多种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兴趣之火,以心灵智慧催生学生生命之光。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体验生命之快乐,让一篇篇课文成为一道道美味佳肴,让一堂堂课成为精彩纷呈的人生舞台。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呢?
        一、加强诵读,以声传情。
        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朗读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要义。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诵读,也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认知规律,还学生读书的权利。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进文本,达到共鸣。教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孙权劝学》《木兰诗》等课文时,我先是范读,让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此后,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整堂课,琅琅书声,不时回响在教室上空;人物形象,萦绕在学生心中。我始终坚信:诵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
        二、点燃激情,照亮学生前行之路。
        1、创设情境,以境染情。教师要善于利用开场白,设计好导语,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如教学《岳阳楼记》时,问谁能说说我们的四大名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话题上。大家想不想了解它们的来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一种欣赏而又急切的心态去学习课文,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关爱赏识,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之间
的差异。课堂应充满赏识、赞美的语言,充满宽容、期待的眼神。


常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送给学生拇指点赞和热烈真诚的掌声,捕捉产生生命碰撞的火花。他们的生活感悟都是教学的丰富资源,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而富有灵气,跌宕多姿而充满情趣。教学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爱国志士时,学生思维的闸门很快被打开,自然联想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使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犹如春雨点地,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
        3、美文故事,更是打动学生心灵的强音之符。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善于积累一些资料。如教学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时,我向学生介绍经典散文《生命的价值》,告诫学生“过不了河,就摘一枚果子”,人生就是如此,不能因一时的受挫失意而怨天尤人。只要用心去感受,一定会采摘到属于自己的弥足珍贵的果子。这样在一种思想碰撞中,学生的学习感悟就会鲜明深刻。
        三、拓宽教学渠道,整合教学资源。
        所谓拓宽教学渠道,整合教学资源,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善于利用教材,把与学习有关的资源整合到教学中来,形成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价值体系。如教学《回延安》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让学生观看视频《周恩来回延安》(片段),使学生获得那一段光辉岁月的真实感受,理解宝贵的“延安精神”。教学《黄河颂》时,当堂教唱广为流传的《保卫黄河》歌曲。学生在雄壮激昂的旋律中仿佛回到那风起云涌的抗日战争年代,心中自然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感情,体悟出中华儿女的伟大坚强。
        拓宽教学渠道,还要用好生活这部大书。语文即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把语文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家国情怀”时,我引导学生去关注在抗疫一线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写道:“钟南山爷爷一句‘我们挺过来了’,包含多少心血付出。”有的写道:“他们用微笑安慰每一位患者,用精湛的医术呵护病人康复,用单薄的身躯与病魔抗争。他们是我最值得我敬佩的人。”还有的学生写道:“当他们摘下医用口罩,露出被勒破的鼻梁和脸颊的那一刻,当他们脱下密封的防护服,露出不知已经湿透了多少遍的衬衣的那一刻,当他们过度劳累席地躺下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他们是取消了定好了婚礼的准新郎新娘,是孩子尚在襁褓中而不得不出征的妈妈,他们都是最可爱的英雄儿女。”一句句鲜活生动的话语流露出学生对抗疫战士的赞美之情。正所谓“至真至情出至文”。这样的课堂方是唤起学生心灵成长的课堂,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生命课堂。
        总之,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新的部编教材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书目
1.赵志昇编著 《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初中语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5
2.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