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类内容”教学单元的有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张子建
[导读] 近年来,“以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类”方法的提出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为体育教学内容分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通过开展“类内容”单元教学,一方面提升了体育课堂的可操作性;另外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接纳度,以实现尊重个体差异、全员参与创造崭新的教学模式。本选题是在“以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类”的方法基础上开展的新的尝试,比较以项目为主体和以“类内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存在的差异,
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215426
        摘要:近年来,“以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类”方法的提出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为体育教学内容分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通过开展“类内容”单元教学,一方面提升了体育课堂的可操作性;另外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接纳度,以实现尊重个体差异、全员参与创造崭新的教学模式。本选题是在“以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类”的方法基础上开展的新的尝试,比较以项目为主体和以“类内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存在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类内容;个体差异
       
       
现阶段,我国在体育教学内容分类上,因长期桎梏于项目化教学分类的枷锁,致使很多一线体育教学人员墨守成规,学生的弱点得不到针对性的补偿和改进,兴趣得不到长足的发展。为了克服上述种种因素的干扰,创新教学内容的划分形式,以此督促师生们对体育内涵和功用的再认识,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欲望,这不仅是体育教学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体育教学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要素,从制定体育教学课程标准与大纲到现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功用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尤其是“以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类”方法的提出,为体育教学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但与此同时,各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化的教学内容不具备逻辑关联
(一)        在教学内容的划分中,因长期桎梏于项目化教学分类的枷锁,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持续的发展,学生的弱点也得不到有效的改进;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学内容中,其一般不存在内在的联系,现有的体育学科的内容体系上不具备逻辑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        体育教学更加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小学的学生表现为先天性体质差异;受不同教育环境的影响,初中的学生表现为培养性素质差异;受不同教育环境和个体内驱力的影响,高中学生表现为选择性兴趣差异。这些差异,在单一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很难能保证每一位学生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中得到自身最大化的满足和强化,也就无从谈起尊重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教学理论落后于形势
(三)        现行的以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分类的依据,缺乏了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在一定程度导致了“重复教学”现象的发生;同时,现行的教学内容交叉综合分类法,带有明显的竞技培养的性质,这与现阶段,教育要立足于人的成长需要和当下学生的现实主义心理不相符。


        2 小学体育“类内容”教学单元的构建
        小学体育“类内容”教学单元构建的原则
(一)        整体性和衔接性相结合。在小学体育“类内容”教学单元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小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设计,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内容要形成衔接。
(1)        科学性原则。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科学要求,严格遵循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科学细致的促进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遵循动作发展规律,不同的体育动作技能要视学生的年龄及学习经验来做统筹的设计和安排,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整合性原则。“类内容”教学单元的构建是将不同项目中的具有相同、相似属性或结构的动作归整为一类,综合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导,继而打破项目化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3)        小学体育“类内容”教学单元构建的设想
(二)        小学学生的年龄集中在6-12岁,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多安排一些关于运动姿势的教学内容。小学划分为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和高年级(四至六年级)两个阶段,具体的“类内容”教学单元构建的设想如下:
        低年级段。以走、跳、投、跑为主,并采取游戏、素质拓展活动的形式,将其作为基础融入各类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同时安排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列队、平衡能力练习等体育教学内容。
(1)        高年级段。将具体的运动项目中,走、跳、投、跑等内容提炼出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遵循小学体育“类内容”教学单元构建的原则,逐步过渡,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和练习中逐渐掌握大部分运动项目的某一技术要领,从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的去应对,获得运动的兴趣和动力。
(2)        3 结语
        “以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类”的方法关系到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落实,是各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给小学体育教学带来崭新的篇章。通过开展小学体育“类内容”教学单元的有效性初探研究,课题组比较了以项目为主体和以“类内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存在的差异,并提出了构建的设想。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具有指导性意义,对于转变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体育的内涵,从内部动机上激发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常璐艳.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8.
        [2]姜志明[1].美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运动,2019,000(003):P.82-84.
        [3]陈健华.浅析小学体育体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8(9):30-30.
        [4]汪玉婷.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模式[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6):0066-00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