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尹璐
[导读] 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其中对自然、自然人和自然教育的描述,阐述了一个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法则,教育需要顺应儿童的本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本文主要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内涵、“消极教育”以及对教育阶段的划分来剖析论述,并对于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进行评述。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其中对自然、自然人和自然教育的描述,阐述了一个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法则,教育需要顺应儿童的本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本文主要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内涵、“消极教育”以及对教育阶段的划分来剖析论述,并对于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进行评述。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天性;消极教育
       
       
“一个人的心是只服从他自己的;你想束缚它,结果却释放了它;如果让它自由自在的话,你反而把它束缚得紧紧的了。”作为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伟大思想家,是人们眼中法国大革命的导师和旗手。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中,他更是一名扭转乾坤的勇猛战士。卢梭高度重视遵循儿童的本性,提倡自然教育以及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其充满浪漫色彩的教育理想以及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不只在当时的法国引起一阵强烈反响,而且对整个欧洲、乃至对于后世的教育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
        一、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一)思想内涵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当今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奔着“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目标迈进。在学习18世纪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我却感受到了一些端倪。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认为人“性本善”且在单纯的自然状态中,而社会特别是“城市的文明”让罪恶满是,只要“回归自然”才有利于维持人的单纯善良的本性。另一方面,因为“自然教育”无法控制,回归自然即以自然教育为基准,事物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向其靠拢,三种教育相结合有益于实现良好的有效教育。[2]再者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强调儿童在自身教育和成长中的一个主动地位,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而不需要起积极作用。“回归自然,遵从天性”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二)双重影响
        自然主义教育,使得封建的抑制天性的教育转变为尊重天性的教育。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不单做了封建教育的爆破手以及掘墓人,而且成为资产阶层教育的前驱和奠基人,卢梭解救了无数被社会抑制的“天使”。但是这种自然主义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学习的本质与法则,否定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儿童通过受教育而进行学习的作用,把儿童的学习纯粹等于生物的自然发展,无法体现社会对于儿童个性的作用。如果把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作为今天教育的一个指导,我们也能发现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当今大多数孩子仿佛从小就知道,学习为了考试,考试为了上一个好的大学,衡量优秀的标准是哪么单一,在老师,家长,各方力量的共同“帮助”下,埋头书本出人头地,却好像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这样子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或许会很好的完成任务,但却不能提出创意性的想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加以重视是新教育的迫切要求。


        (三)培养目标
        卢梭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个自然人,并不等于要把他变成一个野蛮人并把他赶走,流浪于森林。而是既可以完成作为社会成员的职责,又不在城市的浮华中迷失,一直都单纯善良,不改天性,自由发展。这种身心协调发展的、普遍适应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不仅在当时社会,就算在今天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卢梭论述这个问题时,所表达的重视普通教育、反对等级教育,强调体脑并用、身心两健,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的教育思想,都是教育思想中珍贵的理论财富,始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二、消极教育
        《爱弥儿》中有这样一段,“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却从不想想他在变成大人之前只是个孩子。”儿童有他自己的地位,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卢梭提倡自然教育要采用“消极教育”的方法,但是也会观察活动中的儿童并且防范不良影响。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是被动受教,教师也不再是主宰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力的发挥发展。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把教师作用限制于“消极防范”把教师简单地同于学生的“护士”,否认教师积极作用,否认教育过程的创造性。更不用说把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
        三、教育的四个阶段
        卢梭鲜明地反对封建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所以他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设想了教育的四个阶段。婴儿期强调体育,为智育打基础;儿童期重视感官训练和身体发育;青年期重视知识学习和劳动教育;青春期注重道德教育,体现了教育要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的法则。[4]但是卢梭对于自然教育主义教育的实施太过于机械化,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又过于简单化,德育、智育、体育成为了割裂各成的段落,缺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儿童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划分不利于发挥教育为社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功能。
        卢梭在政治、哲学和教育等领域都有极大成就,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真理没有永恒的,对于每种思想,我们都要客观的解读和批判的继承,对其积极性与局限性都需正确的理解和把握。针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里从其思想内涵、“消极教育”以及对教育阶段的划分多个角度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作了阐述,对我们更好研讨卢梭其他思想和指导我们现今社会的教育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彭正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张海玲.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0(08).
        [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