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徐芳
[导读]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源于学生先天的基因遗传,也源于后天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正确的认识,采用基于差异的分层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整体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基于此们本篇文章对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源于学生先天的基因遗传,也源于后天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正确的认识,采用基于差异的分层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整体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基于此们本篇文章对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差异;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名学生的天赋、能力、方法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开展分层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教师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更容易一些,也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接受知识,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进步。
        一、小学数学分层差异教学基本概念
        分层差异教学概念的产生,要求教师对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有全面的认知与理解,通过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拓展个人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学习兴趣。在实践引导期间,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综合性的评定,根据这种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此时的数学课程教学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分层差异教学模式应用期间,不存在对学生成绩与学习能力的歧视,之所以会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课程学习参与性,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由此可见,教师在利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期间,将课程教学核心设置起来,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数学课程教学重点,并确立自己的最近发展目标。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作用
        分层教学的含义包括分层教学和分层达标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层达标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策略,按照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对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共同完成学习计划。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明确的目的,使教学的宗旨更强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还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面对所有的学生运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样的,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在课堂中有事做,有学习的目的,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事做,找不到学习的目的。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课堂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会逐渐降低。因此,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整体出发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在数学课堂上的价值,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足够的热情走进数学教学课堂。
        三、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对学生的分层
(一)        过去,有些教师对分层教学的意义不甚了解。他们只是认为应该通过考试将学生从最好、中等和较差的成绩中筛选出来,并分成几类。

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优秀学生相互竞争、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但是,教师经常忽视中等学生和学困生。中等学生在中低层徘徊,学困生甚至感到自己被忽视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对学习感到厌倦。
        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二)        老师应该对学习目标分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所谓"因材施教",这既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方针。所以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提出高要求,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他们的实际知识储备,从而制定相应的目标,引导他们解决一些难题;而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落实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分层练习
(三)        课堂练习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效果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因此一定要注重课堂练习。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的课堂练习,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练习进行科学的分层。首先,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要做出科学的了解,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内容做好分析,因为课后练习的内容也都是围绕知识点设置的,课后练习既要鲜明地体现出知识点和教学的要点,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此在课后练习的设置上,也要分为难、易、中三个层次。教师要在练习中分别设置出较简单的练习、难度一般的练习和难度较大的练习,然后为学生设置练习的目标,针对不同的目标再让学生在练习之后进行对照。只有将练习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才会使全体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使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另外,在课后练习环节,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教学评价分层
(四)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学习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在学生心中留下“我天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等错误的心理暗示。在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时,我们可以基于当前的考试结果,通过评估来辅助学生的日常学习。例如,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日常反馈中,结合学生的预分层情况、学习情况和期末评估情况进行相关的综合评估,从而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分层教学,分别体现在学生分层、分层练习、分层激励以等几个方面。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分层教学的宗旨,才能够使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素质教育改革的宗旨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佳.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56.
        [2]任平.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17):93-94.
        [3]张学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