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邓生祥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邓生祥
[导读] 谈及语文课程智慧课堂的教学,第一印象应是会从小学语文这一体系出发,探究其中启蒙教育对于个人的语文学科感受和认知的意义与价值。基于现存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或教学方式部分脱节于实际的现状,教育工作必须寻求创新发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究其本源、根知起源,格物致知,我们始终无法脱离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内容。鉴于此,本文拟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素养、文学思维、人文涵养三个方面来进行阅读教学策略的设想与探究。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第六小学  562100
摘要:谈及语文课程智慧课堂的教学,第一印象应是会从小学语文这一体系出发,探究其中启蒙教育对于个人的语文学科感受和认知的意义与价值。基于现存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或教学方式部分脱节于实际的现状,教育工作必须寻求创新发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究其本源、根知起源,格物致知,我们始终无法脱离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内容。鉴于此,本文拟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素养、文学思维、人文涵养三个方面来进行阅读教学策略的设想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立德树人


基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国情,应试教育体制将长期存在或是在已有体制之下进行适当的变革,身处其中的学生们,从小学到大学,经历了数年苦读,几乎是一路考过来的,孩子们被训练成了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化身。所谓课程标准中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全成了一句空话。与此同时,这样的教育把学生的学习天赋在很小时候就开始磨灭,逐渐消失,这也导致了创新和创造人才的减少。在现有格局之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变革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寻找到病痛根源,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一、新课标教育下的总体认识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故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历史传统教育认识上的教师本位应该做出让位,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一定不可再次作为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尺度和价值天平标准。老师的身份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源头和传者,教师本人更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受者,更多地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和互帮互助,主动加强反馈机制的作用,其应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学习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认识情况,我们才能有下一步关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独立实践的说法,以及达成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语文课程的坚固核心素养战略
(一)语文素养的培育——文娱化教学
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所必备的一项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不仅是对语文教材学习能力的一种展示,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展开相关语文基本能力、语文学识认知、语文变换能力、语文价值观、语文积累等多元化能力的培养展现。奥地利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儿童形成道德最好的方式之一”,我对此表示深信不疑,学生在孩童阶段,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的时候,要想进行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是不可取决的,因而我们需要完全调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个人的兴趣和信心参与到语文课堂教育当中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坚持“生本位”的素质教育理念,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主为宗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比如当讲到小学课本老舍的《猫》时: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同身子蹭你的腿……
说到这里的时候,作者极力想表现出来的是猫的天性以及对其的喜爱,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手段,用文本、聆听音乐、观看视频等富含趣味性的形式来引起学生们对于猫的关注;也可以采取小游戏的默契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自主热情,当然介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将互动形式一直延续下去,最好是师生互动形式和小组游戏的模式来实现。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一些小动物,记录小动物变化与成长,亲历亲为的实践才是对文本最深刻的体会,尝试着和学生家长进行线上沟通或者家访活动,尽量说服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方面的支持与达成文娱化教学的目的,时刻拓展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眼界。
(二)文学思维的深入——情境教学法
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外界的激励,更为本质的是学生们自身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有了一定的文学思维之后,学生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形象的认识会更具有直观性、连续性和概括性,面对书本中林林总总的意象意境学生不可能全部都有切身感受。故而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以学为乐的过程中学有所成,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加应用情境教学法。何为“情境”?是一种人为创设的、可被描述的、仿真环境的形态。例如小学教材中的篇目《将相和》中的一段,蔺相如此时看秦王如此侮辱赵王,非常生气懊恼。于是,蔺相如到秦王面前,并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此时蔺相如曰∶"您现在可离我仅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相信大多数人在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其实是难以理解的,分明是占据优势地位的秦王为何要回应并且答应蔺相如这一看似无理的举动?这不是与自己之前的举动背道而驰吗?教师此时如果运用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就比较好理解,创设一个场景,你作为事件发生的见证者,当时秦王端端正正坐在席上,席上管弦之声不绝于耳,蔺相如不紧不慢地走到距离秦王五步远的地方(大概相当于现在的7.5米),并且手中拿着有重器可致人伤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一般像这样的席会之上是没有兵器的,而且秦王左右仆人面对此情此景当时应该都被吓懵了,即便还有人反应过来,可是面对着蔺相如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自身距离秦王较远,施救不及。可想而知,秦王面对蔺相如视死如归的态度,即便自己能够免于一死,也可能会受伤,加上城墙外还有赵国的大将廉颇带领精锐军队镇守,稍微有不对就便攻入城中,而且在此之前赵王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所以,无论我们谁是秦王都免不了答应蔺相如,按蔺相如的要求去做。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魅力所在,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欣赏能力,有甚者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合作来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同身受,还原接近于真实画面的场景,这样一来就会形成自我独特的理解能力,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会更有帮助。
        人文涵养的凝塑——主客转换术
(三)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主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社会实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水平教育等各个环节”那么什么是立德树人?那么什么又是立德树人的真正内涵呢?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立德树人应是一种人文涵养,它应当既有温情的关怀,也包含理性的分析,相当于理性感性都具体。这对于我们来说有些难度,是让我们在面对生活实际的时候,可以泰然处之,不被纯粹感性的思想或者十足理性的举动所控制,真正做到以“德”为中心,以“德”为本。然后正确对待所发生的事件。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教育典范书籍《爱弥儿》中说,“自然的教育可以使一个人适应所有一切人的环境”。对此,大家可以各抒己见,那么如何定义自然的教育呢?在中小学教材中林清玄先生的《桃花心木》有这样一段关于树的讲述,在此就不展示内容。
        大家初读此文的时候一般都会对种树人的举动感到疑惑,询问为什么这么做,甚至心里还会嘲讽挖苦他不会种树,在读到后文看到了一番解释的时候,最终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以为种树人的“懒”、“笨”,其实只是种树人遵循了大自然桃花心木的自然本性,帮助它在不规律和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扎根地底,经历磨难之后最终能够独立、向阳茁壮成长。想必看到这里,大家都或多或少明白了主客转换术具体应用是怎样的,就是设身处地将自己代入或者作为某一事物来看,如果个人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地看待事情发展过程而言的话,这个世界怎么会缺乏大爱无私呢?我想这就是人文涵养在小学教育的凝结与塑造。
       
       
       
        参考文献:
        [1]杨景花.小学语文素养的形成研究研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9,000(006):177,179
        [2]武鹏霄.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00(013):53-54.
        [3]唐慧慧.浅析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20,2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