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如何有效进行观察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9期   作者:汤惠楠
[导读] 科学探究中,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摘 要]科学探究中,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亲自观察,明确观察目标,掌握观察的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认识事物。观察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兴趣入手,指导学生用眼睛、头脑和感受来洞见科学之美。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力;指导方法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科学课堂探究 知识必不可少的技能。伽利略强调: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 实验中得来。”小学生好奇心强,正是培养观察力的好时期。科 学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从兴趣入手,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提高认知科学的素养。
        一、以兴趣为引领,培养学生观察的耐心
        在科学课堂,观察力的培养要从兴趣入手,要指导学生擦 亮自己的眼睛,去观看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了解动植 物的生长及习性,进而从中获得知识、经验。小学生注意力易 分散,好奇心强。兴趣引领就是要激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向 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展示相关教学素材和教具,引导学生参 与观察。在三年级“植物的种子”的教学中,我们展示了几种植 物的种子,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种子的特征。学生观察后,继 续引领他们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我们将浸泡过的蚕豆分给 学生,让学生用手剥掉蚕豆的表皮,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 构。然后,对照蚕豆结构图,让学生探究植物种子的特点。观察 兴趣的激发相对容易,但让学生保持持久的观察积极性则很 难。缺乏耐心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科学教学中,教师要 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维持学生的观察热情。如鼓励学生自己在 家里种植喜欢的植物,有学生选择豆芽,有学生选择绿萝,有 学生选择凤仙花等。让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填写观 察记录单,记录植物的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课堂上 与其他学生讨论,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


        二、注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观察力养成
        观察力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观察的过程,不仅用眼、 用脑,还要融入正确的观察方法。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 生掌握不同的科学观察方法,为深入了解科学现象打下良好 的基础。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面对不同的科学内容,所用的 观察方法也有所不同。一是直接用感官观察法。在三年级科学 “空气中有什么”的教学中,对于生活中的水,很多学生都熟 悉,水也是科学实验探究中重要的材料之一。为此,我们在课 堂上就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安排一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各 组学生自由讨论,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水的特征,并将观察结果 记录下来,最后汇总观察结果。直接感官观察法,需要学生用 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对于水,其结果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由此让学 生充分发挥不同感官的作用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引 入比较观察法。在进行科学观察时,通过比较观察法让学生了 解同类事物的异同点或者不同类事物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求 同存异的思维力。仍以“空气中有什么”为例,我们引入“水和 食用油”的观察比较活动,让学生进行异同点分析。通过比较 观察发现,水是没有颜色的,而食用油是有颜色的,不同种类 食用油其色泽也有变化;水是无味的,而食用油是有香味的; 水是透明的,而食用油的透明度小于水;水易流动,而食用油 流动速度慢;将水和食用油滴在蜡纸上,水的渗透性弱,而食 用油的渗透性强。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液体,都 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态。
        三、走出观察误区,正确客观认识世界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力有限。在科学课堂观察中,教师要 避免学生陷入观察误区。如错把情感当感知。在科学观察中, 要客观、务实,实事求是。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多感官体验,并记 录观察到的现象。但一些学生会将心理情感也记录下来。如一 棵树,除了树的特征外,还记录树好大啊,夏天可以乘凉,我好 喜欢这棵树。再如,将局部观察当作全面观察,以偏概全。科学 观察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结合不同对象, 从观察中探寻事物的真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科学 观察的深度和广度。如对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进行顺序观 察,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对存在的异同点进行探究。在 观察动物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 察。以鱼为例,先观察鱼的外形,再观察各部分又包含哪些特 征,进而了解全面的、完整的鱼的结构。 总之,科学观察是渐进的、长期的,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观 察热情,引领学生观察科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