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注阅读是基于新课改下一种新型且有效的阅读手段,其结合了读与写、思与悟的阅读过程,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深入、有效。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批注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旨在无形中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让学生阅读能力及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阅读;新课改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批注则是对这句话的有效诠释。经长期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帮助学生丰富思想感情,形成一定的阅读体验,继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下面,本文就立足个人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教师教学提供可参考价值。
一、把握文本,预习批注
课前预习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前的一项重要准备环节,学生通过预习不仅能对文本有一个基础的把握,还能为接下来的课上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而,由于学生对课前预习环节重要性认识不深入,导致学生课前预习质量偏低,严重影响着课上教学效果。如何改善这一现象,我认为可以借助“预习式批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对文本有一个基础的把握,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中人物、重要节点及层次段落等作出批注,让学生自然地与文本开展对话,并把握文本脉络。
以初中语文部编版《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我先将学生科学分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概括这篇文章各个部分的中心思想。随后,各小组积极讨论起来。有的小组分工明确,一人读剩余的人思考,每人说出自身的看法,最后总结。如第一段落主要写的是母亲逝世,引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第二段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家庭情况,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通过开展预习式批注,不仅让学生对文中内容有了一个大概感知,还为接下来授课打好了基础,实现双赢。
二、读到动情,即兴批注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自身大脑的驱使下开展阅读,其思维会得到有效启迪与发展。然而,经教学实践得知,由于中学生批注能力较弱,导致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关注一些情节化的内容,忽视文本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久而久之,学生对文本情感表达感知能力越来越弱,无法深入体会文本思想感情。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应积极加强对学生批注指导策略的指导,即读到令自身情绪有波澜之处时引导学生利用书写的方式将自身情绪及感受表达出来。
如在初中语文部编版《秋天的怀念》教学中,为让学生真切体会文中作者母亲爱的深沉,我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并告知学生对文中让你动容的句子进行标注并批注。紧接着,学生纷纷阅读起来,我也开始观察学生的批注内容。如有的学生对“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展开了批注,写道:“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还有的学生对这句话写道:“母亲自己病得那么严重还要为儿子着想,这爱真的是高洁又伟大,让人钦佩。”通过引导学生对动情处展开批注,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章的距离,还加深了对文章经典语句的深入认识,最终让学生在“秋天的怀念里”理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三、遇到疑问,及时批注
对一篇文章的阅读,是对精神上的一种洗礼。
然而,由于学生的思维及能力有限,时常在阅读一篇文章时由于不懂作者的创作意图或文句的内涵,导致学生的阅读成效较低。久而久之,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缓解这一现象,我认为积极引导学生对疑问处进行批注是关键。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对不懂之处作出标记,如画一个问号或曲线等,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请教教师等,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正确且深入的理解。
以初中语文部编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为例,为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对阿长人物形象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怀念之情有一个深入了解,我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效阅读,即遇到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批注,最后再通过一起思考的方式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空前的敬意”和“这又让我产生了新的敬意”后都打上了问号,并写道:“这两种敬意的意思相同吗?应该是不同,但又不能理解分别是什么意思。”这时,我便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向学生做出了正确的解释。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思考欲望,还散发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文中内容有更多自身的思考。
四、看到精彩,赏析批注
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且蕴藏着无尽的精神财富。随着自主阅读时代的到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切认识自读之重要性。如文本中有很多令自己动情地方,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要求学生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对其进行批注,可以写出自身的实际感受,也可以对文本进行仿写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还让学生思想得到了升华,继而提高学生的文字审美及表达能力。
如在初中语文部编版《紫藤萝瀑布》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即在自己认为美的句子的后面做好批注。如有的学生在“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后面进行批注,如“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紫藤罗比喻成瀑布,充分展现了紫藤罗的形态美,十分形象。”每个学生对美的理解不同,所以对美的句子的认识也不同。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批注,既丰富了课堂活动,增添了教学活力,还培养了学生语言素养,让学生更好的遣词造句,实现一举多赢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批注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即把阅读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下把握对文章的主观感受对文本进行批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让阅读不再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最大化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积极加强此方面重视程度是前提,合理科学指导应用是关键。我相信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为学生带来更多新奇的阅读体验,提升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林文婷.初中语文学生进阶式批注阅读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1):49-51.
[2]费雅.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语文,2019(06):39-40.
[3]李凤娟.谈批注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宁夏教育,2019(Z1):72-73.
注:“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课题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快乐学习“五段式”模式的探究”(QG1352-2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