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陈启蓉
[导读]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摘要:在中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从理论层次上来看,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但是从实际层次上来看,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比较教学法的推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比较教学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中学;语文课堂
前言:
        以部编版语文教学课材为例,其中包括了小说,散文,诗歌等诸多形式的文章。部编版课材是教育部经过反复推敲才确定的,能够被课材收录的文章,不但质量上佳,而且符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对中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比较教学法,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角度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比较的能力。以此为出发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比较教学法的运用进行阐述。
        一、相同体裁文章比较
        在开展比较教学法时,与相同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归纳能力和处理能力,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举一反三。以后再遇到类似体裁的文章,也可以迅速把握文章大意和主旨,增强其阅读能力。老师在讲课时便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先进行新课的教授,之后再引申相同体裁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王维的《竹里馆》时,这首诗主要讲的是诗人王维对月独坐、悠闲长啸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闲适的心情。诗中语句虽然短小,但却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清丽、幽静的环境氛围。在学习本首古诗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背景进行简单的了解,结合背景,对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把握。将这首诗与王维的另一首诗《鹿柴》进行对比学习,这两首诗,不仅遣词造句而且语言意境都十分相似。通过对比学习,有助于学生把握古诗的意境和主旨,以后若是再遇上这种描写悠闲生活的古诗,学生也可按照这两首古诗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极大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二、相同题材文章比较
        除了按照体裁划分进行学习分析之外,还要对相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比较。相同题材的文章比较主要是针对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文章的写法和表达。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时,可以将这篇文章与老舍先生《我的母亲》进行对比学习,两篇文章的中心主体都是母亲,且都详细说明了母亲对儿女的教育和爱护。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其中描写母亲的部分,进行反复比较,思考两位作家是如何描述母亲的美的,增强学生的阅读空间,鼓励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般来说,相同题材的文章进行对比要更容易一些。因为描写的人象或物像是同一种类,把握起来难度并不大。对于学生来说,难的就是对于文章主旨脉络的把握。所以在进行比较过程中,不但要比较语言的运用,还要比较意境的构建,深度对文章两者进行把握。而且这样开展比较教学法的好处还在于:假如该篇文章的难度较大,可以通过比较另一篇难度较小的相同题材的文章来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也可以为日后的写作教学积累相应的素材。
        三、其他情况文章进行比较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之外,还有许多种情况的文章也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在同中求异,或在异中求同,都是为了在比较当中寻找文章的共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其降低学习难度,在比较当中提高其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时,可以与之前或之后学到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对比,同样收录在教材当中的《社戏》、《故乡》,让回忆鲁迅先生变得更加真实,同时相互补充,使得鲁迅这个人物形象变得饱满生动,方便学生理解。而且萧红所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是站在她的立场上来看待鲁迅先生的,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其他几篇文章,是站在鲁迅先生本人的立场上来看待他自己的,通过两方面进行比较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鲁迅先生这个人物角色,而且以此类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
        除此之外,在学习其他种类的人物回忆、叙述的文章时,学生还可以自行扩展阅读素材,进行补充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在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学生便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对叶圣陶先生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
结论:
        将比较教学法应用在中学语文课堂,要从相同体裁、相同题材、其他情况三方面进行具体运用,当然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前提是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否则老师引导学生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时,学生对于进行比较的课文一头雾水,这样比较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开展比较教学法,老师需要在日常加大同学们的阅读量,为其寻找阅读资源,丰富同学们的阅读量,增强其知识储备,这样老师在进行比较教学法时,同学们才能迅速联想、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吴海燕,高虎.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90-91.
[2]钱秋玉.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9(31):74-75.

        本文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比较教学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课题批准号:JFYC1703)总课题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