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指导实践性教学研究 ——以《有你,真好》作文为例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9期   作者:覃明翠
[导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小学生的年龄小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处在在写作启蒙阶段,需要教师的指导,夯实自身的语文写作基础,掌握基本的写作规范,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地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真正让学生达到笔随心转的理想写作水平。本文主要从写作教学实践的指导以及具体实例予以简单介绍。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指导;实践性教学;教学研究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在写作中不注意细节,导致学生的文章内容缺乏细腻性和感染力。造成这部分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出现偏差,具体表现为,写作教学缺乏规范性、情感性以及自主性。本文主要从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并从细节入手,真正让学生在阅读、欣赏和自我纠错中,掌握写作技巧,最终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步骤
        (一)认真审题,打开思维
        “有你,真好!”这是一个表示的一种感叹性的句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相应的事件中,让学生得出对应性的感叹。与此同时,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要让学生的思维角度拘泥于一点。
        (二)选材于生活,捕捉事件
        在选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那些触动学生,让他们说出这句话,还要让学生真正地从个人的情感体验出发,描述相关的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章的感染力。
        (三)合理构思,构篇成文
        合理构思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作的着眼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人和物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在写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写父母与学生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教师、同学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实情;在写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植物或是一本书籍等等。第二部分,具体的写作思路。在总体的写作思路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总——分——总”的方式;在分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详列得当描绘事物。例如,学生可以详写事情发生的过程,并在结尾处,照应开头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构篇成文。
        (四)清晰表达,突出印象
        本文中的表达清晰主要是指:其一,文章整体性。学生的作文应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并在文章的每个段落有所体现。其二,文章详略得当。在学生的作文中,教师应让学生略写概括性的语句,并对概括内容,进行详细地描述,具体可以通过一两件事说明个人的观点。其三,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前后对比。学生可以描述一个人在前后变化。其次,并列对比。学生可以选用另一个人和所要描写的主人公对比,凸显主人公的品格。最后,认识对比。学生可以通过事情,叙述对一个人的前后印象。
        (五)分享修正,互助共进
        教师认为在分享修正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看法,并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上,进行精准性修正,真正创设符合学生认知,体现学生写作心思的模式,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独有思维。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指导实例
        (一)范文学习,师生互动,增高指导实效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范文,适时地对学生追问,让学生思考,范文写作的优势,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通过范文的学习,掌握写作的技巧,增强写作实践指导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出设如下的写作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下的文章写作的益处:“谁知我不小心被火烧伤了,我疼得大哭,而你却冷静地替我消肿,包扎好后,并笑眯眯地看着我:“喂,你不要哭了,你哭起来的样子像一只小花猫!与此同时,你到小河边湿了毛巾,回来帮我擦脸。此时,我的心里特别温暖。有你,真好!”这句话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好在哪里?假如是你,你会如何描写?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教师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成果。小陈说:“这个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哭脸比喻成小花猫!”教师说:“假如是你,你会如何描写,通过对比,你能学到什么?”小陈说:“假如是我,我会说哭得很伤心,或是特别开心。这样的描述缺乏细致性。我可以运用比喻的方式,让描述更为生动具体。”教师运用疑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寻找差距,学习优点,增强写作实践指导的实效性。
        (二)独立修改,学生反思,提升学生写作力
        修改既是学生自我写作思路反省,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引导,让学生以教师的引导为契机,真正地独立思考,作文的修改方式,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列举学生的一篇文章为例。小明写出如下的文章:原来您让我回答问题,我根本没听见。我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脸上火辣辣的,身子扭过来扭过去,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听您笑着说:“请坐,认真看书是件好事,但是更应该认真听讲。”我赶紧坐好,开始专心地听讲了。教师在词句的后面写道:你可以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教师没有批评你的原因,并写出当时的心里活动,从而通过自己的改变,让教师感到你的进步,并突出“有你,真好!”的主题。在再次上交作文时,教师发现这位学生的写作有了明显的提升,他在教师的评语之后,写出了如下的句子:教师之所以没有批评我,是想照顾我的自尊心,而让我专心听讲。这让我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我在内心深处暗下决心,对自己说:“我一定好好学习语文,绝不让老师失望!”教师在写作实践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从个人的情感出发,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细化,不仅让学生的写作更加细腻,而且真正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进行相关的论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共同评价,小组合作,增强教学高效性
        学生最为了解学生,也最能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指出彼此作文出现的问题,并在相互改正的过程中,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整体的学情,进行适时地引导。
        例如,教师简要介绍学生的一篇文章,文章如下:我看到一张冰棍纸粘在地上,招来了许许多多的“顾客”,有苍蝇、蚂蚁、蚊子,……而这时,您却轻轻地蹲下身来,把纸丢进了自己的垃圾车里。与此同时,教师询问学生:“这篇文章出现的问题,在哪里?你们可以讨论,并思考如何与教师的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工作联系到一起,突出‘有你,真好!’的写作主题!”与此同时,教师走入学生的讨论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在各个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罗说:“我们可以将教师捡拾纸的动作进行细化,比如,我们可以如下进行描写,先把上面的苍蝇、蚊子等赶走,接着把纸一点儿一点儿撕起来,丢进了自己的垃圾车里。从老师的表情中看不出一丝嫌弃的意思。从那一刻开始,我打心眼里敬佩您。”教师运用相互指正的方式,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抓准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也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写作问题,增强写作教学的高效性。
        总而言之,在提升写作实践教学指导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入手,侧重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性,也要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提供相应的空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属于他们的写作方法,真正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思考,获得对生活的启迪,促进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千军.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若干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05)
[2]董万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2)
[3]田晓燕.提高语文写作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究[J].成才之路.2017(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