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文章主要围绕“创设情境”、“问题引领”和“小组合作”等关键词展开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教学;有效课堂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是学生爱学习、课堂教学理念新、课堂有生气和课堂和谐。教师与学生和教学环境影响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所以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驱动以及合作探究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促进了师生和谐亲密的交往以及有效的讨论沟通。
一、在课堂情景创设中让学生学会构建新知
情境创设分为导入情境、学习情境、练习情境,高中历史情境教学可以被大致分为真实再现情境和虚拟情境两大类。真实再现情境包括生活化展现的情境、运用图画、录像再现的情境以及音乐渲染而成的情境。虚拟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教师根据史料价值,合理的想象,创设出的虚拟式场景,再一个就是有学生或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的表演体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和时政热点新闻相联系,将历史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代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高三历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课本教学中,教师以标题中的“新变化”入手,围绕变化时间、变化表现、变化实质及影响,进行主题构建。运用表格形式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变化进行了有效探索,表格按照分“经济政策之变、”“社会政策之变、”“结构增长之变”、“变化中坚守”四个部分进行讲授,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本课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中,教师改编高考题做为学生训练材料,关于加强国有化及减少国有化这一问题,教师增加了有关练习题(高考题)的训练,有效加强了学生对“国有化”这个概念性的理解。在讲述西方发展状况时,用时间轴的形式进行呈现,、充分调动了高三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积极性。
二、课堂有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
有效设问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有效提问包括学生的提问、追问和设问,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历史知识。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当依据学情,问题具备一定的疑难性和层次性,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有机结合,将问题引领与史料研习相结合,问题明确具体,最好以问题链的方式整体呈现,注意问题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层层设疑,由浅入深,真正践行“问题引领”。总之,教师应当提高史料选择的精炼性、问题设计的适切性、语言表述的精准性等方面,实时调整问题,体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推进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深层学习”,培养高中生的高阶思维,落实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子: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中,教师共设计有五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推动课堂的“深度学习”。1.为何在如此敌对和失衡的情况下,国共对峙能够持续十年之久?2.中共怎样才能获得支持?3.面对两条道路,中共应该何去何从?城市,农村?4.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需要得到谁的支持?5.随着日本侵略的逐渐加剧,中共该如何选择?合作还是继续对抗?而且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教师课堂教学中突出了重难点问题的设计和释疑,尤其是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处理。通过“问题链”的教学实际,很好的训练了高中生史料实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适度融合自主合作探究,
在高中历史课堂运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二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三要引导小组研讨与集体交流,四是进行小组学习的成果展示,五是给予质量检测与小组奖励。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的操作指导策略:一、提供学习资料使学生广泛涉猎历史知识,紧扣专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二、教师要放下架子而不过度干预扰乱学生,掌控班级但不过度管死学生的思维;三、尽管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也要作为“暗线”适时引领,课前精心备以及课后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四、确保有时间让小组团体反思,得到伙伴间对个人的评价和感想,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五、尊重学生主体性,允许学生犯错,用激励性评价鼓舞学生,教师还要敬畏课堂同学生一起成长。
例如: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五四运动》教学中,教师以以“因何而生探五四——身入其境看五四——众说纷纭评五四——继往开来扬五四”为线索引导小组合作探究,课尾留有“如何看待学生的爱国行径”,使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引发了小组的竞争与思辨。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愿望,教师可以在学校组织高一高二年级的“穿越时空之旅”的历史剧创作表演大赛,有剧目《商鞅变法》、《五四运动这一天》、《人民公社那些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在阅读、故事创编和角色扮演中重回历史现场,高中学子在感悟、探究以及合作中,培养了人文情怀和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追求高效高中历史课堂,将情境创设、有效设问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行“创设情境—问题导引—合作交流—认知升华”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玉凤. 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活力[J]. 新课程导学, 2017, 000(031):68.
[2]郝绪兵. 基于对话教学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 辽宁教育,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