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9期   作者:赵喜娥
[导读] 小学生价值观念还未完善,容易因为他人的一句话,考试的一次失利,
        摘要:小学生价值观念还未完善,容易因为他人的一句话,考试的一次失利,一道难题,就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寻求恰当的解决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此,本文立足学生依赖、厌学、恐惧的心理问题,展开了教育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心理上的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懂得学生行为背后的的原因,帮助学生摆脱心理上的束缚,带领学生重拾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一、依赖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教师和家长存在过度依赖的问题,希望得到父母和他人更多的关心,希望父母和教师能够为自己排除生活和学习的困难,若是教师和家长不提醒,学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没有自主规避问题的意识。这就需要班主任帮助学生梳理依赖的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为了改善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能够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渐摆脱对大人的依赖性,笔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重点围绕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了指点。笔者先为学生设置了一些任务,诸如参与家庭劳动,参加集体活动,为教师传达任务等,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一旦顺利完成了这些任务,笔者就对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推动学生自主探索的步伐。笔者还鼓励学生照顾小动物,让学生能够在帮助小动物的过程中树立责任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此外,笔者还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努力。学生在笔者的帮助下,渐渐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看到了自己的作用,能够积极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同时,学生还学会了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摆脱了对大人的依赖。这样,笔者通过围绕学生的依赖心理问题对学生展开指导,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厌学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力
        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是个吃力的活动,不肯配合教师的工作,导致学生长期跟不上课堂进度,加重了对学习的厌恶程度,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解除学生厌学的原因,增强学生的信心,还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力。


        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一心理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观察,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中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注意力,出现东张西望、打瞌睡等的行为。接着,笔者针对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口头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了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是不尊重课堂的表现,勉励学生克服自己,集中学习注意力。笔者还从自身教学出发,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不再畏惧课堂,积极与教师沟通,发表自己的学习的意见,以便教师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因为要求高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适度的表扬,并为学生设置了科学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放缓学习的进度,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在笔者的帮助下,重拾了学习的信心,变得活泼起来。这样,笔者通过关注学生的厌学问题,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力。
        三、恐惧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抗压力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面临考试的时候,出现了因为过度紧张而恐惧的心理状态,学生过于重视考试的成绩和名词,给自己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容易在考场上担忧焦虑,怀疑自己,甚至发挥失常。这就需要班主任关心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情况,科学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
        为了缓解学生的情绪,减小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正视成功和失败,笔者针对学生的考试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传播了成功和失败的道理,引导学生以科学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成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笔者还为学生设置了相对难度较小的试卷,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能够不再畏惧考试,并依照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逐渐加深学习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正常发挥,笔者增加了学生考试的数量,促使学生尽快适应考试,让学生了解到考试与课堂练习一样,只是检验近段学习效果的一个途径,并不能代表整体的学习情况。笔者还告诫学生,不能以成绩、名词为由,嘲笑同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在笔者的帮助下,逐渐走出了考试的误区,不再畏惧考试。这样,笔者通过关注学生的考试恐惧心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抗压能力。
        总之,本文通过立足学生的依赖心理问题、厌学心理问题、恐惧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心,增强了学生的抗压力。
        参考文献:
        [1]漆谊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研究[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698-702.
        [2]王俊霞.小学生心理问题矫正教育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