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温为颜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课堂氛围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学习活动中更好的保持学习热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维持长期的学习热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营造课堂氛围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通常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语文知识。同时,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激发自身的思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小学生敢于表达自己,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能够更好的树立学习自信,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他们对于教师具有天然的畏惧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运用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难免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课堂上小心翼翼,对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不敢积极参与,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因此难以有效提升。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积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桥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亲切友善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和教师成为“朋友”,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利用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结合本节课的标题“假如我变成了一棵树”展开想象,首先向学生们分享“如果我是一棵树我会干什么”,教师在分享结束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分享,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亲自带动,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分享活动之中,能够更好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参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良好的课前导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策略,从课前导入到课后复习都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不断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深入学习。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游戏、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具体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则可以在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将课文内容改编成动画,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整体感知本节课程的内容,在这种视觉和听觉感官的刺激下,学生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审视本节语文课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深入探究学习,并且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且能够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长处,更好的促进自身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利用这样的方式也能有效营造语文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首先为学生出示小组合作需要探究的问题:现任班干部工作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度?若该请说出理由并制定可行方案;如不该,也请说明你的理由。通过这样的小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自己的思维,在小组活动中根据教师出示的小组活动任务,不断的为自己的论点寻找充分的论据,在此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思维发展,培养了良好的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长。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活动的引导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此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芬.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考试周刊,2018(16):38.
[2]王倩.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中华少年,2017(29):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