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因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素养水平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其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能力养成都非常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贯彻新课改中素质教育理念,切合实际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班级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案,同时运用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手段,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帮助与支持。为此,本文将针对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引言
语文是综合多种学科基础于一身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严格的把握并提高自身教学工作质量,除了需要确保学生对语文课内知识的吸收,还需要重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锻炼,因为这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新时代不断进步的重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对素质教育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来有效改善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转变为引导式的教育方针,以此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水平能够有稳定的提高。
一、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语文教师的教学以及家庭的教育过程中,虽然很多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但仍旧有部分小学生对识字、写字或者阅读等方面的学习存在问题。再加上许多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指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很多小学生错误的以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仅仅是提高语文的考试成绩。因此这些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正确的培养,使得学生也对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没有明确清晰的认识[1]。
(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不足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语文教师没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方案,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很多语文教学不敢彻底放开手去尝试和创新,怕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以此耽误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前途。许多学校都会为教师安排一些公开课,其主要目的是想要教师之间能够有良好的交流与学习。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会在开展公开课之前与学生彩排,学生的课堂表现大多是提前排练好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实践交流以及创新完善的重要机会都被白白浪费了,使得公开课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与价值。并且这些前来听公开课的教师,也彼此心照不宣,无法从客观的角度上去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使得素质教育不能深入贯彻到实处[2]。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新途径
(一)加强语文活动字词教学力度
汉语文字是我国人民开展交流与互动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而教学字词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为主。所以对于低龄化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应该对其加强字词训练的教学力度,使小学生能够对充分的掌握字词并且能够有效将其应用起来。低龄段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知识内容就是汉语拼音以及笔画训练等方面,这些内容都是语言基本构建中的核心知识点。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有所体验及应用。为了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字词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字词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以此使字词教学能够以更加生动化以及灵活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习。
例如,在教师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Flash软件中画出人脸五官中的嘴巴、耳朵以及眼睛,然后再将这些画出的图案利用Flash技术变成汉字口、耳、目。然后在正式上课时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小学生意识到中国汉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从而深深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深小学生对这些汉字的印象与记忆。
(二)加强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是一种陶冶学生情操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的指引学生认真分析文章、深刻体会作者情感思想,从而来满足陶冶情操的主要目的。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中融入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引导小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以此来进一步扩大语文知识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并最终能达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以及塑造学生美丽心灵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带有目的的指引学生对其进行鉴赏,以此提高小学生文学的鉴赏能力[3]。
(三)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彰显个性
为了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尽情彰显和张扬,教师在开展的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需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并且制造一些具有启发思维的问题,然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时机,抛出这些具有启发思维的问题,让小学生对其开展自发性的思考。在教师抛出问题后,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真实的表达内心所想,教师需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鼓励学习踊跃发言,从而使语文课堂能够一改往日枯燥乏味的氛围,变得富有生机并且活跃起来,也使得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语文课堂中,能够尽情的彰显自身个性并且能够勇敢的表达内心想法,以此使学生个性以及思维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通读,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哪位同学的父母也像这篇课文中的父母一样?你们觉得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对你们产生什么影响?你们赞同这样的教育方式吗?如果以后你们自己当了父母,想要对自己的孩子采取哪种教育方式?”等问题,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时,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信的表达内心想法,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身个性,并且有效的拓展并锻炼学生的延展性思维[4]。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将素质教育深入贯彻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以此大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霞.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J].学周刊,2020,14(21):55-56.
[2]赵巧洁.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6(14):45-46.
[3]张兰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9(18):39-40.
[4]赵仁燕.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9(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