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作为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应该坚定继续发扬文明传承的信念。将传统文化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继承发展最初始的一步。本文首先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两点渗透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有效的语文课堂提供灵感,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个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于素质教育强调越来越明确,同时促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同也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小学生接触知识,接触世界都是刚刚开始,在这个阶段打好夯实的传统文化奠基,对于其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正向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更科学的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促使小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语文语言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1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所谓文学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追求,在文学方面稳定的呈现自身的能力,并充分体现在文学修养,文学表达等方面。在小学阶段将传统文化科学的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帮助小学生打好文学素养的夯实基础具有很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其树立正向的价值观提供了十分正能量的要素。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体现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未来各方面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其能够提早见识到我国历史悠久的文明,为正向价值观的组成提供良好要素。其次,小学生对于历史文化所知不多,会有刻板印象,认为其是由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组成的,但是教师通过一个个趣味性故事呈现出来,学生对于其会具有重新的认识,并且对于之后阶段相关的学习会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各个传统节目的习俗介绍,学生对于节日会产生更深的情节,并且更愿意尊重这些节日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1.2传承发扬文化精神
教师通过在语文教学当中将传统文化呈现出来,让小学生对其深入的感受之后,才能促使小学生意识到其中所存在的精神内涵,并且愿意更深的了解。长此以往,小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将民族文化的底蕴和精髓注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切实的抓住了民族精神的根。而只有真正的将这个根抓住,在之后成长的路上才能将传统文化作为自身发展的奠基,并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去继承和发扬专属于我国的文化精神。
1.3增强国家团结力量
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目的就是不要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尤其是小学生正在人生的起步线,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将正向的传统文化精神融到他们的思想中,那么这个阶段的教育就是残缺不堪的。爱国,团结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力量和素质,才能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支撑下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愿意用自己的力量主动去负起自己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1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文化是从生活中总结并提炼的精华,而想要文化具有生动感,还需要落实到相应的生活实景当中。
同理,想要促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具有更为灵活,深刻的理解,实际生活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不能完全体现生活实际的,这就可以将语文教学活动以生活实景的状态呈现出来。小学生本身年纪比较小,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并且愿意参加一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记忆深度所得到的效果都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将课堂教学内容带入到生活中。
例如,教师在教授《黄河是怎样变成的》时,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促使学生对于黄河的情况具有相应的了解,但是仅凭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黄河的宣传片,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让小学生对于文章的描述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之上,小学生对于黄河发展历史,以及它对于我国发展到今天所贡献的力量具有充分的认识,并且相信之后黄河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不仅是一条河,而是我国文明传承的重要基础。
2.2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教材是固定的,但是呈现方式和教学效果都是不尽相同的,教师的责任就是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教师也要相应的改变传统形式下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方式,促使小学生对于课堂的反馈,教师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接收。当前阶段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标志就是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课堂上具有更明显的效果,教师就可以采取信息化技术将抽象的传统文化精神传达给学生。
例如,教师在教授《长城》时,可以将长城建造的背景和作用进行简要的概述,长城是人类文明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古代没有卡车可以运输材料,没有先进技术可以高效建造,只有一个个人工一点点完成,其见证了我国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悠久的文明。而为了让学生对万里长城具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动画片,让学生意识到文明的建设是需要代价的。前些年经常有新闻报道,一些人的文明素质不过关,在一些观赏景点刻上自己的名字,不仅伤害了建筑,同时还抹黑了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名声。而如何才能不辜负古人的辛劳,并促使其实现更为长久的传承,教师需要让学生树立起保护文明古物的意识,之后去万里长城观赏时,不要做出任何伤害其完整性的事情。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除了想让学生在初始阶段具有一个夯实的语文基础,同时也要促使小学生从小就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主动的去担负起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的责任。教师在对于新课程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将传统文化以更为适合小学生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小学生成为未来我国得以健康发展的优秀继承人。
参考文献
[1] 杨文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 内蒙古教育. 2018(24)
[2] 毕代军.浅谈传统文化教育进入小学语文课堂[J]. 教育现代化. 2017(04)
[3] 李永梅.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 名师在线. 2020(14)
[4] 姚琴娃.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