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学法指导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司晓玲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再被人们欢迎。自主性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自身综合素养。初中语文的学习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学生们需要从以前老师讲什么学什么到现在自主学习做出转变,学生们需要自主学习,在学习上占主导地位,才能更好的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自主性学习  初中语文
        前言: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的教育理念带来了新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较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成为了老师和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学生学习现状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教学意见,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增强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更快的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1 核心素养下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具备基本的品格。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培养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积极的探索和研究课本中的知识并加以拓展。通过语文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文化基础,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担当意识,养成勤于反思、乐学善学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是一个注重效率的课堂,但是效率并不是老师将课本中的知识死板的讲述,灌输式教学并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率的高低并不是老师教了多少知识,最重要是还是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学生能理解多少知识是一个课堂效率评判的标准,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 自主学习的作用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懒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能让学生不是只会跟着老师的思维思考,锻炼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自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素养提升的关键。学生学习不单单为了作业考试,而是树立一种学习的态度,对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要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拥有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还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3.1 加强学生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要认清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会明显的提高自身学习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对自身的素养和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学生要学会学习,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保证了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对知识死记硬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参与,是离不开学生主观态度的参与的。


        3.2 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预习
   预习对培养自主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让学生能通过预习去了解文章的大概。自主学习发展要求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在课前做好学习准备,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七年级教材里朱自清的《春》,老师需要在上这节课之前就拟好一些丰富的预习问题,比如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春天的,然后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课文中的生词和多音词,一改之前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的上课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查找和理解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然后还可以布置些小组讨论问题以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通过互相交流也能增强学生的信息,让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3.3 培养学生的信心,形成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方法来说是重要的条件,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条件不同,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去制定属于他们的学习方案,不能拔苗助长,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细心培养出来的,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学会思考静默,加深课文理解
   思考能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放松之余回顾课文的知识,并且在安静思考中研读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之前上课时观点的完整性。静思默想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形成。只有教师在课堂上留出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本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师也要对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要对学生抱以欣赏和鼓励的眼光,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初中课堂上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培养文章的审美情趣,对文章的内容的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引导下,积累自身的人文素养。
   3.5 开设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目标
   虽然课堂改革在一直进行着,但是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时间这些人们倡导的学习方式都能在小组学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启发,学生也可以和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了双方的互动和交流,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使彼此的观点更加饱满,互相启发,让彼此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另外学生在参加小组活动时,可以将之前学过的知识总结,构建出自己的一套语文体系,然后将它运用于具体问题中,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渐掌握学习的要领。
        4 结束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有重大影响,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让学生增添自身的文化底蕴,学会自主思考,促进自身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学习要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始终立足于学生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42.
[2]《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谭轶斌著《中学语文参考》2003.8.
[3]《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李争平孙红霞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
?姓名:司晓玲???
出生年月:1981年4月?
性别??:女
籍贯:山东冠县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教一级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邮编:252000
单位?: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轩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