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各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熏陶和情感品质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阅读;语文素养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其成果得到了世界领域的高度认可。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改中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小学生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勤加探索,转变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阅读,使学生愿意阅读,从而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情感,又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人文性内容的理解与体验,从而获得积极的感悟。
1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教材内容讲解和语文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教师只是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停留在课文朗读和背诵上,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授高效的阅读方法,更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的指导,造成阅读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效率和质量欠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目的性不强、目标不明确。阅读能力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息息相关,课堂阅读教学应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参与度,无法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无法达到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方法单一,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考虑不充分,课堂提问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教学内容之中,不能通过阅读教学和训练达到激发学生思维、拓展知识面的效果;再次,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不够,在教学设计中效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欠缺,教师对激励在学生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激励方法简单化,没能将对学生的鼓励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阅读主动性进行有机的结合。
2优化小学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措施
2.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相比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较弱,但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热情。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知识素养。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从课本出发,让学生阅读之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想回到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教师在讲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分别进行朗诵,然后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家庭生活和同学们说一说,与课本中的小女孩的经历相比较一下,让学生们感受到课文中小女孩生活的苦难和不易,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心,表达出他们对小女孩的爱,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让他们学会珍惜与感恩,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继续写一写关于这篇文章的感受,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巩固学生对课本的熟悉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主要是教学生会学习,会阅读和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
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课外阅读,让学生积极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2传授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传授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教学引领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能举一反三。如果是单篇阅读,根据阅读目标可以进行精读和略读,精读要求学生字斟句酌,深度挖掘。对于略读重在指引阅读方法,浏览全篇,抓住核心,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即可。而多篇阅读可以分类为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对于主题阅读,主要指引学生通过一个主题下阅读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文章,在类比中学习,开阔视野。对于群文阅读学生得到的信息量会非常大,教师要给出阅读议题,然后依据议题开展阅读。从单篇阅读,到主题阅读,再到群文阅读,甚至扩展到读一本书,许多书,无论运用哪些阅读方法,重在汲取真知,领略智者思想,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情感受到熏陶,启迪思想,陶冶心灵,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2.3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新课标对小学课堂教学的明确要求。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升学、高考、就业等等现实压力,严重地制约了教师课堂教学,让他们无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更多地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束缚着一些教师的思想,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将单向的知识讲解和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手段,严重地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发展方向,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地位,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在语文知识教学内容与教学的灵活性、学生的参与度之间取得平衡,在达到课标要求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他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参与度。
2.4在深度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具有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育需要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审美鉴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阅读教学在文学审美鉴赏中起到巨大作用,而且教科书里的文章都是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而作为语文中文学艺术的鉴赏或创作中最重要的审美内容之一,也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推动作用。一个有审美情趣的人能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受世界之美好,生命之可贵。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使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日常阅读教学过程之一。
结语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博览古今,纵观世界,从中获得广博的知识,与智者进行心灵碰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一生滋养养分,为提升语文素养助力奠基。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
[2]曾令菊.基于核心素养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杨文艳.浅议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4]向博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