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神话课教学中文化传承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余玉进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神话文学题材教学比较广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神话文学题材教学比较广泛,而且神话文学题材的语言比较夸张,内容丰富,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依“体”而教,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神话文学素材产生兴趣,并感受神话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效的彰显神话的魅力,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教学;传承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语文题材、不同的语文结构以及语言等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在小学语文神话课型教学的过程中,神话故事的内容丰富,而且语言比较精美,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并且激发他们对神话故事的积极性,此时,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彰显神话故事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神话故事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
一、加强言语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实践性的训练,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1.1合理想象,丰富语言
        神话是古代人通过想象而写出的东西,每个神话都有奇幻色彩和夸张性,但是所有的神话的最终出处都是源于生活,所以说神话与古代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神话与现实相互联系起来,并从神话故事中找到现实的缩影,从而更好的去感受神话的风采。
        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的时候,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并提出几个问题:思考盘古在倒下之后身体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并且变化成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文章中标注出来。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到“气息变白云,声音变雷声,双眼变日月……”,接着教师就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这个场景是怎么样的,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来,为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翅膀,将文字转化为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最后再将画面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相应的锻炼。
        1.2善于挖掘,积累语言
        神话故事的言语都是比较生动、形象的,仅仅用一段话就可以将故事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需要仔细的品味词句,从而体会言语中的寓意,加强词语的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言语储备。
        在学习《女娲补天》一文的时候,教师说,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快速浏览文章,找一找,女娲补天经历了哪几个过程?生:女娲补天经历了找石、炼石和补天的过程。师:你找得真准确,概括得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根据屏幕上给出的提示,边读边想,女娲找石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做做批注,和同桌交流一下。在上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抓住动词,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积累学生的语言,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二、借助故事,传承传统文化
        所有的神话故事都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而且不同国家、不同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神话故事。

所以说阅读神话故事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进行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文化进行了解,而且要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的精神,从而升华学生的思想。
        2.1合理想象,讲述故事
        神话故事都是内容丰富,而且带有神秘色彩,但是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还不能独自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需要借助文章中的插画来帮助他们,文章中的插画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而且对他们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对他们讲故事也有一定的帮助。在《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教师充分的利用文章中的四副插画,分别是天地混乱、盘古手轮巨斧、盘古顶天立地以及盘古倒下这四幅图,教师让学生仔细的观看这四幅图,然后让他们与文章中的内容相对应,并且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此外,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自己画出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画,也可以将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出形象生动的图画。最后,让学生们对自己的画出的图画进行讲解,并结合文章的内容,充分的锻炼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
        2.2抓关键词,串联情结
        小学生们年龄都比较小,都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但是自己却不怎么会讲,在自己讲述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如何抓住故事的关键词,这是讲故事的灌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巧妙的抓住关键词,进而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例如在《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做示范,提供“黑暗、火种、惩 罚、痛苦、自由”五个关键词,并让学生将这五个关键词关联起来,讲述一段故事,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讲述故事的质量,并让他们有更好的思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故事的关键词,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关键词将故事讲述处理,从而锻炼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
三、顺势引导,拓展课外阅读
        教师除了将课本中的神话故事教好之外,还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神话故事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例如在教学完《盘古开天地》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女娲补天》,两故事之间是有着细微的联系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对后期的神话故事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一篇神话故事带动学生去阅读另一篇神话故事,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阅读语感。此外,教师可以将阅读课外的神话故事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阅读之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职能,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引导学生积累词汇量,此外,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并激发他们弘扬和继承文化的精神,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水平,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贾静淑.中国神话故事对泰国学生的教学试验和效果——以泰国隆卓寺庙中学高中汉语教学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17.
[2]杜双萍.通过比较中外神话培育小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学设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3]卢瑾瑾.师生合作,在神话中共品璀璨辉煌的古代文化——以《盘古开天地》为例解析语文课堂神话教学[J].华夏教师,2016(12):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