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政策落实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和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指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学生本身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思想、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离开学校也能在社会上得到优异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的学习,理解其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小学教学教育阶段中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应用微课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怎么讲全都是由教师做主,而很少去考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听得懂,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刚迈进知识的“大门”里,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点都充满着好奇,更容易学习到新鲜知识。教师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尤为重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微课课堂教学的方式。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的讲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在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有关圆明园的视频材料,或者一些有意义图片和相关文字记载,然后对这些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将这些材料给学生们观看,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教师在一旁进行有关课文中知识点的讲解,通过课文和准备的材料把学生“带进”圆明园的现场,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圆明园曾经的宏伟和壮观,利用微课课堂,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中知识点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情境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好奇心较强,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在枯燥的课堂中学生们长久往复的听课,难免会觉得课堂乏味,进而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要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首先要让学生对于学习这件事不反感,加强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欲望。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爱模仿,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这一特性,来开展情境教学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少年闰土》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设定课文中的一个情境,然后再把这个情境里所涉及到的课文角色,逐一分配给学生,还要准备好情境中所需要的道具,比如在闰土捕鸟的情境里,所涉及到的角色分别是闰土和“我”,让两个学生扮演闰土和“我”,两个学生不仅需要用课文中的文字进行叙述,还要利用道具完成捕鸟的过程。学生在进行对课文情境还原和演绎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课堂情境教学并非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通常为多人合作,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知识储备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模式也要跟进时代的潮流,才能为社会传送更好的人才,所以国家才下达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是重中之重,为增加学生语文云知识储备量,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对学生所阅读的书籍种类不设定具体要求,如果教师设定了具体阅读要求,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学生需要准备好要阅读的书籍,在课外阅读活动时把准备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欣赏,当课外阅读活动过程进行到一半时,教师要让学生逐个阅读书籍中喜欢的内容和片段,学生在有感情地阅读时,丰富了学生们阅读知识储备,加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使学生对于课文的描述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
四、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开发学生思维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阶段培养好学生语文素养,可以受用于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涯,学生刻苦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未来可以在社会有更好的发展,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课堂效率。例如在《忆读书》这堂课中,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来举出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读过的文学类作品。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课本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富有“人情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语: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们非常重视的,因为语文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出了学校也可以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激情,从而达到了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晓夏.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扬州大学, 2014.
[2]邱彪.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导报, 2015, 000(020):38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