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在教育文件的指导下,幼儿教师大力探寻帮助幼儿塑造健康心理的教学方式,但是却忽视了家园合作导致,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摇篮,幼儿健康心理的塑造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搞好家园合作。在本文中,本人将从转变幼儿健康观、建构家园合作机制这两大方面入手,就如何搞好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塑造健康心理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实施策略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教学目的之一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保障,对幼儿个体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重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且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其中,不少幼儿教师对家园合作给予了肯定。因为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摇篮,是幼儿教育的补充和拓展。当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才会获得有力的支撑,而且,幼儿也会受到家长有效的心理指导,潜移默化地塑造出健康心理。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塑造健康心理呢?
一、转变幼儿健康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观念是教师和家长践行各种教育行为的指导。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首先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否则一切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将无从获取。因此,实现家校合作,帮助幼儿塑造健康心理,家长和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幼儿健康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地,从幼儿园层面来看,幼儿教师要树立幼儿健康教育观,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多样的方式点燃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通过经历多种多样的活动,树立自信心,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由此塑造出积极的心理品质。为了实现这一点,本园在实施日常的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优秀的育儿专家,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走进园区,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使他们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教给具有实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从而丰富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储备,为有效地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从幼儿家长层面来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幼儿家长的内心深处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意愿,而且,他们会将这些自认为美好的意愿施加到孩子身上,不成像,导致孩子们从小就背上了过重的学习、生活压力,在无法有效排遣这种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心理问题。比如,本园的部分幼儿家长,会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的报多种多样的艺术班,觉得这样不至于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游走于各种艺术班的过程中,一些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不良的情绪自然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要想有效地实现家园合作,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尤其是幼儿健康观。为了实现这一点,本园积极地组织“家长接待日”“家长育儿沙龙”等活动,鼓励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借此把握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掌握幼儿教育内涵,从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在实施家园合作的过程中,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组织了宣传活动,鼓励幼儿家长立足生活,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细心的观察,及时地发现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先自主地分析这种异常行为原因,接着向幼儿教师反应,与教师合作商讨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帮助幼儿塑造健康心理。
二、建立家园合作机制,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建立了正确的幼儿健康观之后,接下来要做的是,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践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家园合作的有效实施是以良好的长效机制为保障的。为了实现这一点,本园建构了多种多样的幼儿心理健康活动,借助活动,拉近家园距离,使幼儿家长真正地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同时在活动体验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切实地帮助幼儿塑造健康心理。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活动
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过程,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心理会有不同的表现,表现出质的差异。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做到以幼儿为中心。所以,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以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为依据,把握幼儿每一发展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和主要矛盾,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组织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帮助幼儿塑造健康心理。
以小班幼儿为例,受到个体发展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内心深处有自我服务和承担责任的需求。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把握幼儿的如此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则可以使他们获取自主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我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精心地组织了《我的小手真能干》此主题教育活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二级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来帮助别人做事情”。其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该活动中,孩子们需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我来帮助别人做事情”该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小伙伴做一些自己能处理的事情。在实施后定的过程中,我们会邀请孩子们的父母参与其中,立足日常与孩子的相处机会,发现他们在点滴小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取得的进步之初,以赏识的方式对孩子们给予激励和鼓励,从而使孩子们在获得心理满足的基础上,树立乐观、自信的健康心理品质。此外,我们还鼓励孩子们的家长,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拍摄日常生活照片,在家长参观日的时候,将这些照片共享出来,从而肯定幼儿的行为,使他们塑造健康心理。
2.开展多样渠道激励家长参与活动
家园合作的关键是幼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幼儿教育活动之中。当前幼儿家园合作效果之所以差强人意,是因为家园之间存在着教育理念和教育出发点的不同认知,同时,二者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实现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塑造健康心理,是以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沟通为基础的,所以,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本园开辟多样渠道,与幼儿家长密切交流,激励幼儿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以“感恩父母”主题活动为例,在活动实施之前,我们与班级里部分幼儿家长进行联系,鼓励家长利用空余时间走进班级,体验活动,妈妈们可以讲述自己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养育过程中,做出的点点滴滴事情。爸爸们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美好的渴望讲述出来。在父母的参与下,我们这次主题活动办的有声有色,不少孩子为父母的付出所感动。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们鼓励孩子们联系此次活动经历,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此,不仅实现了家园合作,还使孩子们塑造了健康心理,便于实现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家园合作为载体,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驱动家长参与多样主题活动,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努力,帮助幼儿塑造健康心理,为幼儿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媛.幼儿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寻[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207.
[2]杜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8(25):35.
[3]杜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J].新智慧,2018(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