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3岁的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衣食起居还依赖于父母和家人的照顾,当他们离开舒适而习惯的家庭环境,走进陌生的幼儿园,开始面对集体生活和学习环境时,[1]不免产生焦躁和难以接受的抵触情绪。因此,幼儿教师面对幼儿哭闹和情绪烦躁的心理,进行原因分析,掌握应对的对策,能促进幼儿身心发育,为幼儿终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班幼儿;焦虑;原因;对策
前言:还未进入班级内,沿着整个幼儿园小班区域行走时,已经听到孩子们的哭声一片。推开班门的那一刻哭声“排山倒海”充斥耳朵,进入活动室后,大部分孩子都是嚎啕大哭,有说:“找妈妈”的,“找爸爸”的,还有的要“找奶奶”。[2]焦虑与不安的气氛蔓延整个班级。离开原本的家庭,幼儿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升腾起来,加之幼儿极其容易受环境影响和刺激,也许本来不焦躁或已经缓解的孩子也跟着哭起来。不吃饭,尿裤子,户外活动乱跑,午休不上床……这只是幼儿园入园焦虑表现中的一个剪影,也给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个个考题,需要幼儿教师重视幼儿心理健康,从多方面促进幼儿快速适应集体生活,融入集体生活。
一、幼儿入园焦虑心理的原因
(一)交往对象的改变
幼儿在家庭环境中交往对象是其最亲近的父母和亲人,长辈在跟幼儿交往中往往会充分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和关心,幼儿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分享意识的心理现象。因此,在刚入园时,幼儿对陌生的幼儿教师缺乏信任,对周围的小朋友缺乏关心,在游戏活动中面对其他幼儿争抢游戏玩具的行为,无法采取正当的措施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产生抵触的情绪。
(二)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所有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是自由和独立,[3]随心而为。家长围绕幼儿的行动顺从性的保护和关注。在幼儿园中,幼儿的生活习惯要根据幼儿园日常的学习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幼儿园教师以维持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进行行为约束。比如,幼儿在吃饭时,不能随意走动,在睡觉时不能打闹和说话,自行排队洗手和喝水等。因此,这些生活行为上的约束让幼儿产生了极强的抵触情绪和反抗心理。
(三)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
很多幼儿家长表示,不是幼儿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离不开幼儿。家长在幼儿入学前,害怕幼儿在集体的环境中受委屈,因此,在幼儿入院前给幼儿灌输不良的现象和不好的幼儿园场景,让幼儿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比如:“假如有人在幼儿园打你,你怎么办?”;“你再不听话,我就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你乖乖听话,我就会接你。”等。这样的言语在潜意识中让幼儿对老师产生恐惧的心理,对集体生活产生抵触的情绪,导致幼儿害怕上幼儿园。
二、针对幼儿焦虑情绪具体的措施
(一)哭闹行为和生理生活焦虑
哭闹行为是幼儿入园常见的焦虑行为表现,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采取的措施通常是让家长在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后,迅速的离开校园,不能长时间的驻足和观望。当幼儿奔跑出去寻找家长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果断的把幼儿抱起来缓解幼儿焦虑的情绪,用其他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停止哭闹。当幼儿在活动中以哭闹来要挟教师满足其不合理的需求时,幼儿教师在一旁默默观察,不采取行动,不想幼儿妥协,给幼儿创造一个适应成人的交往环境的机会,让幼儿逐渐意识到无理的哭闹没有用,一周后,幼儿会逐渐接受幼儿这种方式,以平静的方式应对老师。
幼儿在刚入园时,经常会出现尿裤子,尿床的生理焦虑,甚至会出现频繁小便的行为。幼儿园教师在刚开始要耐心的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幼儿逐渐适应的情况下,运用延迟满足的教学理念,用其他的事物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逐渐改善生理焦虑的行为。
(二)安全感缺乏分离焦虑
现在很多幼儿从小跟妈妈生活,全职妈妈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去照顾幼儿,[4]给幼儿带来了安全感、信任感,以及依赖感。让幼儿离开妈妈对幼儿来说会产生极大地分离焦虑情绪,在幼儿综合表现出各种行为,如在学习中不愿意听讲,不愿意跟其他人沟通,不愿意参加教学游戏活动等。见到妈妈以泪洗面,诉说自己的思念,经常在睡梦中还喊妈妈。这时,幼儿教师要充当起妈妈的角色,询问妈妈和幼儿在生活中的小细节和小动作,在跟幼儿相处中拥抱幼儿,融入幼儿乐于接受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到妈妈的温暖。比如,在幼儿入院前,了解到润润同学在睡觉的时候喜欢摸着妈妈衣服的标签睡觉,因此,教师跟妈妈要来一件衣服,让幼儿在午睡时,摸着妈妈的衣服入眠,来消除幼儿分离焦虑的情绪。
幼儿园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作息和行为方向。在幼儿在刚入园时,跟幼儿家长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循序渐进的跟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及时的开展指导,让幼儿快速适应集体生活。
参考文献:
[1]我长大啦——小班幼儿入园焦虑与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交互作用的个案研究[J]. 黄思思.??福建教育.?2019(46)
[2]浅谈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及解决策略建议[J]. 王韩英.??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5)
[3]群体需要与个体满足: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缓解对策[J]. 何佳.??教育观察.?2019(34)
[4]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J]. 王兆倩,冯纪利.??基础教育研究.?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