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化视野下幼儿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陈清晓荷
[导读] 幼儿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
        摘要:幼儿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对于幼儿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存在许多问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游戏对幼儿的独特作用,幼儿喜欢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展现自我,理解世界,通过游戏开展教学,不仅能让幼儿感到身心上的愉悦,更能够通过游戏教学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文章从游戏教学对于幼儿的独特作用出发,探讨在新时期开展幼儿游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幼儿;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自然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越发尊重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教学围绕幼儿为主体,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为目标,而不是让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幼儿提前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针对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游戏以自身独特的内涵,在教学中体现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二、游戏教学对幼儿的可行性和独特意义
        (一)通过游戏能够激发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每一个正常幼儿天生的智力水相差无几,之所以在长大之后各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在黄金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启蒙有所区别。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涉及的内容广泛,对幼儿未来的综合能力都有极大的影响,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对于幼儿而言,开展游戏教学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进行早期智力的开发,如“找不同”“迷宫”等经典游戏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如你画我猜等游戏既可以培养幼儿想象能力,也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游戏对幼儿的意义非凡,只要教师能够很好地应用游戏开展教学,幼儿必能在游戏教学中有所收获。
        (二)通过游戏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道德素养的最关键阶段,但是由于幼儿年纪小,很难理解教师对相关道德行为约束的规则,更无法理解教师约束和教导他们的原因与目的。在幼儿看来,放任自流是他们的天性,他们讨厌被约束。但是,通过游戏,结合开展道德教育,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幼儿乐意接受道德教育,也能在无形之中感受道德的力量。例如,许多幼儿都有挑食和不爱惜粮食的习惯,教师举办绘本游戏,让幼儿读《三毛历险记》的故事,并让幼儿开展绘本游戏,扮演绘本中的人物。幼儿在这一个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这世上吃不饱饭的人很多,而自己却不懂得惜福。所以,结合游戏开展德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
        (三)游戏自身内涵特征适合幼儿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游戏自身内涵中最大的特点便是趣味性和激发性。趣味性是游戏中最吸引幼儿的部分,幼儿的天性好动,好奇心和展现欲望又非常强,游戏自身具有生动形象性,能将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实际具体,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幼儿能收获身心上的愉悦。这便是游戏趣味性与幼儿生理、心理特征融为一体的原因。而激发性主要指的是游戏的作用,游戏由于适应幼儿的身心特征,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发展,所以其自身作用非凡。


        三、开展幼儿游戏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游戏教学氛围,将教学内容与游戏联系在一起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但是在游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自己的教学主体地位,和幼儿做“朋友”。一般教师能主动带头开展游戏教学,同时并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和组织者,而是真正成为游戏中的一员,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根据游戏的具体内容形式,营造游戏教学氛围,如老鹰捉小鸡,这一经典老套的游戏,教师可以予以一定的创新,比如在游戏开始前,给幼儿讲一段关于老鹰和小鸡、母鸡之间的故事,让幼儿更轻松地走进游戏教学中,同时可以要充当老鹰、母鸡和小鸡的幼儿带上相关装饰物件,如扮演老鹰的学生穿上老鹰玩偶服等。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游戏联系在一起,不能为了开展游戏而开展游戏,游戏的开展更多要基于教学的需要。
        (二)以幼儿为主体,针对性制定游戏内容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认为幼儿的年纪过小,游戏仅仅是一个形式,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但实际上,幼儿虽然年纪小,但是仍然有各自的特征,所以,要想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结合游戏教学,教师必须要从幼儿出发,着手开展游戏教学。例如,班上好动的幼儿可以多开展一些需要跑跑跳跳的游戏;而那些性格安静的幼儿则可以进行一些下棋等游戏,适应各自幼儿的性格特征。除了性格,幼儿的年龄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一点,小班的幼儿要尽可能避免运动量大的游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而大班的幼儿可以进行更多更为丰富的游戏形式。
        (三)教师在游戏中要注重观察,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要充当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而不是放任幼儿无序开展游戏。通过游戏,教师往往可以发现幼儿各自身上存在的许多有点和缺点,例如有些需要幼儿之间互动的游戏,部分幼儿可能脾气不好容易与同伴发生争论,有些幼儿则性格内敛,可能不愿意太多地参与到游戏交流。针对这些性格不一的幼儿,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因材施教,根据幼儿各自的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一些教学策略。
        (四)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实现家校合一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还没能完全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同时幼儿在家中的学习也比较长,这就意味着父母对幼儿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游戏教学,要争取实现家校合一,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以游戏为基础,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些亲子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幼儿园外的时光,不至于将幼儿园所学的知识抛到脑后。
        四、结语
        游戏对于学前教育的幼儿而言意义重大,一是因为幼儿对游戏充满天生的兴趣,幼儿喜欢游戏,自然更能够接受由游戏体现出来的教育内容。二是由于游戏教学能推动幼儿全面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开展游戏教学,教师要努力营造适合游戏教学开展的氛围,同时一定要以幼儿为主体,针对幼儿展现出来的问题,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自身要成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和观察者,真正与幼儿打成一片,再通过开展一系列亲子游戏活动,实现家校合一,提升幼儿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玛牙吉,赵永.浅谈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措施[J].学周刊,2020(22):177-178.
        [2]李凌霞.小议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21):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