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对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方锦玲
[导读] 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就更加觉得枯燥无味了,从而厌烦数学。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培养 有效教学
        数学是被公认的基础性很强、有严重分化趋势的学科。正是因为数学的这个特点,让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都有一种畏惧心理,从而对数学很厌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就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拥有成功的体验。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以及领导者,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是作者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会因为对教师的态度而影响自身的学习态度,面对一些喜欢的教师时,这些学生往往在上课时会显得格外认真,如果教师能够借机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班级内的学科整体成绩就会变得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并不能一味的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内容上,还要注重于学生们的情感培养,真正尊重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们努力学习。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要求,因此教师应当走入学生集体,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师应当以温和的教学方式,同学生展开情感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和呵护,打破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构建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们在和教师加深感情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时有效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内容。进行情感交流,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以外的时间和学生们进行谈话,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更加全面的关心,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真挚的温暖和关怀。
二、课堂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所具有抽象、严谨以及应用广泛的特点。如果说可以把数学抽象和应用广泛的性质结合起来,这时就不难会发现,数学是博大精深的,奇妙无穷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为他们创造一个生动形象、其乐无比的数学情景,让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和数学充分接触,了解数学的潜在价值,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测量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如何计算教学楼的高度?”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寻找测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讲解测量工具以及测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应用题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增加课堂学习趣味性
        课堂的趣味活动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利用一些简单明了的工具对学生们进行加减法的讲解,利用这些手头工具,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学生们在玩耍中就学会了新知识。其次,在教师的日常授课过程中,可以多加的引用熟悉的情景到课堂当中,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并在其中穿插相关数学知识,配和一些模型道具等等,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们去学习新的知识。

除此之外,脱离了课堂以后,教师应该给学生们自有发挥的空间。数学学习重在理解,只要学生们理解了,我们就可以适当的减少作业的布置,这样会减少学生对数学的厌倦心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拥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师要让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布置作业的适量,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适得其反。
四、鼓励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要让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现有的学习水平以及他们要学习的知识情况,设计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目的就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及成果。每个人成功的方式都不同,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景不同对待,要具体到每个学生,要因材施教。这样就能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学生,让每位同学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教师的眼神、话语、手势以及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影响,给予学生们足够的安慰和鼓励,对每个学生都抱有期望,及时的帮助并且鼓励他们,让学生们对老师产生敬佩以及尊敬。这样就把情感教学融入到了数学的课堂之上,让教学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情感的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对知识拥有无限的渴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进行目的的教育,认识到学习兴趣
        数学是非常基础的学科,学习数学是为将来的工作学习打基础的。采取一些生动的、容易让学生们接受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讨论课或者班会,让学生们想象假设生活中没有数学存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者把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时刻都在伴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知道自己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有了目的以后,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就能够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给学生们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最好是用一种生动的、有感染性的话语去说服,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们的发展现状,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课堂上语言幽默风趣,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变都是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要利用数学一题多解的特点去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教师的不断鼓舞,对学生们的肯定等都时刻影响着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建立。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好的课堂效果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张秀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07.
        [2]郝春涛.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教育学文摘》2013年1月总第72期.
        [3]周丽萍.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