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教学工作中越来越重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但增添了课堂趣味性,还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求。本文以分析小学数学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题展开论述,结合小学生实际数学学习水平以及现代科技发展手段明确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综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基础,促进我国数学教育行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竞赛活动
引言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化想象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要求较高,而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层段的限制,各方面学习能力还有所欠缺,尤其是数学学习原本就是部分学生无从下手的重难点学科,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和畏难心理。因此,针对于这种现状教师必须立即调整创新教学模式,以增添数学课堂趣味性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数学难题,全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1 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在竞争过程中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好胜心,利用强烈地表达欲望来吸引他人注意力,以此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教师可以牢牢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定期开展数学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数学竞赛,还可以制订相应的奖励制度吸引学生自主参赛,以此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友好切磋的数学交流平台,进而带动学生从根本上透彻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多元解题思路,整体性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例如,在学习百位数以内的加减运算法则时,教师在课堂上将数学运算规律讲解完毕后,可以利用余下时间开展一次课堂竞赛活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我水平,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保持专注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的基础数学知识,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教师对下一阶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
2 开展情境式教学,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有限,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小学生在面对高度抽象化的数学题时会毫无头绪,甚至丧失数学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应在注重讲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学生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形成丰富的联想能力,将情境式教学与具体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将抽象复杂化的数学知识变为易于学生理解消化的内容,加深学生感官印象从而对概念类知识产生理解性记忆,还能深入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观能动性。
比如,教师在讲解到求平面图形面积等相关内容时,可以将教材实例延伸到生活实际中,通过组织学生自行计算教室中黑板、讲台等实物的平面面积,既能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又能以生动直观的物体形象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联想水平和创造性思维水平,引发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答案的兴趣。
3 提升问题趣味性,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形成教师自行提出问题而学生被动回答的刻板教学模式,不但不利于师生间开展良性互动,同时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整体教学过程中充满强烈的功利性。因此,面对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以营造活跃课堂气氛为主要教学目标,想方设法的引入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凸显学生主导性的前提下教师可采用提出趣味性问题的方式,诱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迸发出学习欲望和探索欲望。譬如,在学习有关厘米、分米等测量单位概念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不借助于直尺对课桌进行测量,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小组讨论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测量活动中。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迎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满足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需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全面落实教学模式多样性发展要求。
4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多元教学模式
随着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其中多媒体教学不但能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还能促使教师站在宏观的角度完善教学进度,继而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另外,采用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教师以播放动画、引入动态视频的方式简化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通过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多媒体画面帮助学生形成感官认知,有利于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时间、速度与距离间的关系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态视频,分别以时间和距离的角度带领学生深刻领悟速度的内涵,从而引申出三个概念之间的具体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能利用有趣的视频动画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还有助于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难度,以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从而保障小学生对概念理解记忆的高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增加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的方式丰富多样,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这些辅助手段达到真正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情境式教学、拓展数学问题趣味性、应用多元教学资源等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小学生探索和钻研数学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保障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培祝.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方法[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11)
[2] 夏小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趣味性教学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上). 2018(12)
[3] 刘剑芳.试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思路[J]. 好家长. 2017(65)
[4] 李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 考试周刊. 20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