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作为幼儿成长的首要任务,拥有健康的心灵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在教育中时刻将幼儿的真实感受放在首位,尊重幼儿内心的想法,并以倾听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呵护和爱的教育环境,并利用幼儿最为喜爱的游戏形式与幼儿进行交流,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程度。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而开展的教育研究,幼儿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游戏化的启发,让幼儿能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并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感悟,提高情商。同时,教师也应为幼儿建立自信、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幼儿在正面的引导中,提升人格魅力。
1、赏识教育,让幼儿获得内心的满足
通过教师通过挑战类的游戏,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开发幼儿的潜能,同时,当幼儿获得胜利和成功时,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与幼儿鼓励和赞扬,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在赏识教育和正面教育中,能够使幼儿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幼儿更客观、更科学的认知自我,通过提升幼儿的自控力,使幼儿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情绪管理,并通过挫折教育,帮助幼儿塑造出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够承受挫折的打击,以及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教师应将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作为教学的重点;针对因失败造成心理困扰以及因性格原因形成的不良习惯,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和辅导,让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将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能力。
竞技类游戏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通过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升级教育思想,并通过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来激励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教师应以提高幼儿心理建设、维护幼儿心理健康为己任。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快乐宝贝。
2、将德育教育以情境教学的模式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对幼儿品行素养方面的培养要比传授其文化知识更为重要。
情境教学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十分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用真实的情节模拟或网络视频资源的带入来实现教育目标,让幼儿与事实进行对话,从而引起幼儿的共鸣,使幼儿通过体会自身的真实感受,来提升对德育教育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绘本故事《雪孩子》时,教师通常会以图片或者视频音频资料等多媒体课件来创设相应的情境情节,让幼儿充分体会故事中所传达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当借此良机及时利用情境教学法向幼儿推行德育教育,并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来模仿和演绎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助人为乐是一种素质修养。同时教师也要教育幼儿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懂得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3、言传不如身教
对于身处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模仿”式学习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而作为幼儿教师,应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传统标准来对教师的职业精神进行规范,为人师表,以德为首,让幼儿通过良好的引导和适当的教育,使其成为一个拥有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而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则应从自身出发,再以言传和身教双管齐下,在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成为幼儿德育学习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的品德和言行为教育的依据,通过尊重幼儿、理解幼儿进而教育幼儿、塑造幼儿的人格魅力,做受人敬仰的师表。教师的“言传”就是要以语言的力量将道德修养的精髓传播出去,但是言传并不意味着说教,不是以通篇的道理和概念让幼儿死记硬背,而是将德育编成故事,形成交流体验的谈话方式,让幼儿从平等的沟通中将德育教育注入到自己的血液中,从而净化自己的灵魂。“身教”则是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言合一,知行合一,通过有声的言传转变为无声的身教,让自己成为幼儿的表率,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道理。比如,教师在早接待时与幼儿主动问好,晚离园时与幼儿主动道别,在教学活动中蹲下来与幼儿交流,请求幼儿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客气”,做了错事要说“对不起”“没关系”,在游戏时教师间通过相互配合为幼儿演示合作与分享的乐趣。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倾听、等待和尊重他人。而作为教师,在要求幼儿的同时也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这种良性循坏促进师幼之间的共同成长。
4、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游戏活动应本着以幼儿为主的原则,为幼儿营造一个自主参与,主动探索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分享与合作中完成活动内容。教师应以观察和引导的角度,来为幼儿提供帮助,并应在必要时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之中,协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
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让幼儿游戏目标和游戏规则,并教育幼儿应时刻以团结礼让,互帮互助作为游戏的准则。同时,教师也应要求幼儿在游戏时不可做一些危险动作,利用玩具或工具触碰小朋友的行为都是不可以的,大家要合理分配游戏用品,不可争抢,要学会谦让。当幼儿开始游戏活动时,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项目去操作,在操作中,教师应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要将一项工作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项,做什么都不能半途而废。同时教师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要学会分享,并能够在合作中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例如;在幼儿游戏时,如何邀请其他幼儿一同游戏,在幼儿发生矛盾时,如何巧妙的避免不愉快的发生。教师应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记录幼儿的表现,并要适时给与幼儿帮助,教师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实施者。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除了要为幼儿传播知识,教授技能,还要以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来影响幼儿,做幼儿的榜样。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游戏气氛,使幼儿随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结束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幼儿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注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要重视那些存在个体差异的幼儿,更要多关心那些有个性的幼儿。针对内心脆弱,敏感的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辞和态度,多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去鼓励幼儿,让幼儿树立自信,改善心理中的不良情绪。当幼儿产生情绪变化时,教师应对其进行妥善的疏导和安慰,并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找趣味相投的朋友,升华彼此之间的友谊,以此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内心世界更加丰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促升教师与幼儿的幸福感,让我们都能够用最好的心态去看待这个美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伍灶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J].教育界,2020,(2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