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运用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刘涛 刘潘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提升,国家越来越注重教育的培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提升,国家越来越注重教育的培养,在幼儿的素质培养中不仅仅体现在学识的教育和智力的开发,更在于要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事物培养全面素质。在素质教育当中,幼儿的音乐教育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民族民间音乐;运用策略
引言
        音乐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情操和素养的重要渠道。在民间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包含着民间百姓对生活的感恩和对世间真情的歌颂,对人的心灵具有潜在的教育意义,将民间音乐引入幼儿音乐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对音乐的演奏力和鉴赏力,更可以帮助幼儿的心理可以健康成长。
1民族民间音乐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在民族民间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积累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有效树立幼儿的正确成长观念,还可以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
        音乐对于幼儿的心智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可以帮助幼儿的三观正确形成。可是在我国随着信息多媒体的快速发展,幼儿的音乐环境已经被流行音乐完全覆盖,加上家长和老师认为民族民间音乐并不重要,对待民族民间音乐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导致影响了幼儿接触民族民间音乐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失去兴趣。但是真实的民族民间音乐中蕴含的优秀文化、正确理念和民族精神,都有助于幼儿在人生的初级成长阶段形成良好的民族意识和核心价值观,而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认识学习我国很多的传统民族乐器,从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2将民族民间音乐运用于幼儿音乐教学的策略
2.1将教学课本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
        教材是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重要基础,教材中知识的讲述直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向,所以要想培养幼儿民间音乐教学,首先要针对教材进行改版,将民间的音乐歌曲和音乐知识都加进幼儿的音乐教材中。在教材中加入民间音乐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理解和聆听的音乐,因为只有孩子愿意听,能听懂才会引起孩子听下去的兴致,如果选择的歌曲内容孩子理解不了并且不喜欢听,学生就会对民乐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最开始想要通过民乐让孩子学习了解文化知识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其次在课本中要教授的民乐旁边附上和民乐相关的传统音乐文化和音乐背景的文字知识,这样就更方便在上音乐课的时候老师对幼儿进行音乐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听民乐学民乐的过程中可以更全面、更便捷的去掌握民乐中表达的内涵,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意义;最后还可以在民乐的旁边附上相应的演奏乐器的图片,色彩艳丽的图片不仅可以提升孩子是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讲解学生不仅可以从更多的角度了解民乐歌曲本身,还可以通过音乐课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乐器有一个初步的启蒙,为孩子未来在音乐的道路上打好基础。


2.2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思想单一,想法简单,对一切学习的态度取决于兴趣,而孩子兴趣的来源就是这件事情有没有趣,好不好玩,其实老师就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个心理以在课堂中开展音乐类的活动来开展民乐教学。比如说可以在音乐课上以民乐为背景开展音乐小游戏,像我唱你猜小游戏,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一个学生在台上念出几句歌词,其他学生来猜是什么歌;另一种是一个学生在台上哼出旋律,其他同学猜歌曲的名字;还有一种是一个学生在台上唱出一句,其他学生猜出并唱出下一句。还可以开展民乐歌曲接龙,因为幼儿的曲库量有限,可以放宽条件,只要首尾相接的字发音相同,不用分声调都可以算,打比方说老师起头唱第一句:“金孔雀轻轻地跳,雪白的羽毛金光照。”那学生接的下一句开头第一个字发“zhao”的一、二、三、四声都可以,这种小游戏将条件简单化更有利于孩子的参与度。其实在开展小游戏的时候可以分小组,让学生相互讨论比拼,不仅可以增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团队精神,适当的老师也可以设立游戏活动小奖品,来提高孩子对民乐活动的参与性,从而促进了幼儿对民乐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
2.3设立民族民间音乐考核,提升家长音乐意识
        都说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因为家长在对孩子的生活中起到了主导地位,因为家长的意愿和想法随时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的思想认知产生导向性的影响。若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对民乐甚至音乐不重要的认识,那么孩子除了对音乐有一种漠不关心的天性,还会受到家长对民乐不重要的看法的影响,从而产生对民乐不重视甚至抵触。这对孩子在民乐素养的培养方向上是非常不利的,这时就需要老师从旁对家长引导。
        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家长民乐重要性的结果并不乐观,因为音乐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已深植于众多家长心中,难以动摇,多数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认为,好的成绩是可以有好的发展的,所以此时教师可将音乐成绩列入全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中,一旦民乐成绩影响成绩排名,则学生对民乐的好坏自然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同时民乐考试还可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民乐的掌握程度,找出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民乐教学。
结语
        民间音乐是我国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绚丽瑰宝,加强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除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同时还可以开拓孩子的知识面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面,合理地利用音乐教学资源让孩子全面发展,加强孩子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牛玲.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视角下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探讨[J].  科教导刊(下旬). 2018(09)
[2] 赵梦.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运用的策略思考[J].  黄河之声. 2019(02)
[3] 吴芳芳.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运用的策略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6)
[4] 李玲.学前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开展的价值、内容及对策探析[J].  黄河之声. 2018(1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CECER-2018-B15)

         作者简介:刘涛 19890903  女 土家族重庆 硕士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师 助教教 中国传统音乐  642150 单位: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