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刘迎迎
[导读] 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基础。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就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措施详细探究,通过理论上展开探讨,为实际教学提供有益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价值
       
0.引言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注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融入新的观念,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水平。
       
1.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价值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主动性不高,为能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教师采用创新的方法应用显得比较重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1]。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这就必然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
       
2.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措施
        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当中,为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这就需要在培养措施的实施层面加强重视,以下几点培养措施可供参考:
2.1积极鼓励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的学生群体,学生学习的经验相对缺乏,学习主动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调动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会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对学生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实际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积极鼓励,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能充满动力和活力[2]。
        例如: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题目,调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教师从中对学生积极鼓励,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如教师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题目,有一四位数,三个数字相同,如1666,3555,有三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7222,和它最接近的是多少?有的学生说和7222相近的数字,不能变动7,因为这一变动就会相差1000,只能是将222变动,所以是7111和7333。还有的学生说数字7277也是也是符合的。教师这时候要对学生鼓励,表扬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进一步的开动脑筋,也有的学生说7077也是,通过鼓励让学生积极探究答案,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2数形结合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积极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方面加强重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将数形结合的方法加以科学化运用下,能有效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让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有更多的收获,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差,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抽象性的数学知识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所以教师要能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水平,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为提高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数学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讲述相关乘法运算的知识点内容中,为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教师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题目,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加以科学运用,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如小花家中有3个花篮,每个花篮中装有4朵花,那么一共有多少朵花?学生如果没有及时反应出来,教师就可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在黑板上将花篮和花朵画出来,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这样就能方便了解最终的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也能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2.3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数学教学活动,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鲜明突出,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入的探究数学问题,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只有从这一教学方面得以强化,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情境当中探究和解决问题,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验[4]。
        例如:数学教学中红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的知识点时候,将 1+2+3+…+99+100计算为例子,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的相关故事,让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充满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到竞赛的学习情境当中去,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究学习空间,促进师生间以及学生间良好互动,从而才能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发展。学生在情境当中进行探究学习,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3.结语
        综上,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从而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玉秀.浅谈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0,22(11):202.
[2]蔡金霞.同伴互助学习评价体系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14+16.
[3]朱桂颖.小学数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70.
[4]毛梦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能力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142.
[5]张红兵.浅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