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让面临高考的学生,能够在高考的压力下,有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国的高考制度,从教育目的和教学方式、方法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改革。传统高中数学采用统一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将所学的数学公式合理的运用到数学问题解决上;而如今,在高中阶段,数学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采用灵活的、多样的解题思路。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的价值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高考压力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多样,对学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生的思维和心智有着较大的转变,这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数学方面,高中数学在考试时,题目既难又多,单一的解决思路会使得学生的解题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让学生的思解题思维多样化,使得学生的解题效率明显提高。
一、“一题多解”的价值与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所教育出的学生普遍有统一的解题思维。在面临数学问题的时,一般不去思考新的解题思路。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学生。如今,社会更加需要多元化、多样化的人才,其需求量越来越高,教学模式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进行改变,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充当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有效促进学生拓展解题思维。
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多个方面入手,从而思考出多个解题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创设和选择上多下功夫,确保数学问题具有多个解题思路。与此同时,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让所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兴趣点相关,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才会自觉的动脑,从多方面思考。
例如,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比较大,教师可以选择与之相关的导数问题:前锋进攻的最大进攻速度,或者是后卫回防的速度等。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决进攻、防守问题。
二、“多题一解”的价值与实践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有许多问题是使用同一数学领域相近或者是类似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比如:立体几何、平面几何等,这些部分的内容所需要记忆的公式非常多,而且问题的变化比较复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多题一解”的教学模式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多题一解”,就是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同种解题思路,并不是直接套用公式同一的解题方法。学生学会不同数学领域的解题思路,就能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快的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问题的创设时,保证问题之间具有关联性,可以联系生活来增加学生的熟悉感,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打篮球时球的抛物线,打羽毛球时计算既要过网、又要在界内的抛物线等。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统一,让学生在面对相同领域的数学问题时有清晰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的额培养学生“多题一解”的解题思维。
三、数学笔记的合理利用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盲目的记笔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一道例题,学生将解题方法记录下来,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使用笔记上的解题步骤解决问题,而面对灵活的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
学生的数学笔记是帮助学生温习的重要工具,学生对于笔记的详细记录,等同于教师的线上指导。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侧重于学生养成记录笔记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做记录,使笔记的内容更加直观、清洗。
笔记,并不仅仅是将所学的公式和知识点进行总结,还需要将问题的解决思路记录下来,要注意分析解题步骤中的易错点、注意事项。其中,要分析解题步骤中疑难点产生的原因,总结解题方法。学生在看笔记时,会发现有许多题目是“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对笔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从而有助于学生解题思维的拓展。
结语
“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两种思维模式有区别,也有联系。“一题多解”是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在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所得出的解决思路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多题一解”是学生在解决同种领域问题时所采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维,从而使得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灵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意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面对综合性问题时,不会出无从下手的情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究、总结能力,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雪冰.深度研究教材 挖掘潜在价值——对两道课本例习题的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20(06):28-29.
[2]徐策.精准设计 多解散思——一道习题的同类设计与解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