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师应该把义务教育每一个阶段数学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要始终面向于全体学生,适应全体学生的个性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人们都希望能在数学上能够获得良好的基础教育,不同时代的人在数学上应该得到不同的认识和发展。从目前教育部这些数学课程标准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国家对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视的,并且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运用,小到逛街买菜,大到基金理财,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和我们的生活不可分割。但是在教学应用中,怎样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已经成为了让大多数老师头疼的问题,本文章就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方向进行研究,总结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应用;教学研究
在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因为学科本身有太多的公式和定理,教学时稍微不注意就会让课程变得枯燥无味,从而使学生们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师也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氛围。然而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是举重若轻的,较高的分值和枯燥的定理让学生和老师都头痛不已。想要使学生充满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几何直观、空间直观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特别是应用题和图形题,我们不能一味地采用讲授法,灌输式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系统的理解数学的应用,反而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增加抵触情绪。所以我们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要下功夫,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1)情景导入
教师通过导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例来抓紧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借助多媒体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身临其境,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这门新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们讲述勾股定理被发现的过程,再通过多媒体形象的演示这一定理,然后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如果是你们,你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吗?情景导入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讲授方式多样有趣,更多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2)复习导入
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这是学新课导入的主要方法。数学主要是注重规律性,逻辑性突出,和生活的联系也非常多,很多新的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讲授新的知识之前,首先组织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对旧知识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实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复习正数、负数、零的概念,让学生思考这几种的区别,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复习导入,以新旧知识点相互联系的方式,复习以往的知识点,引发出新知识,达到启发诱导,循循善诱的目的。
(3)直接导入
这种方法也叫开门见山式导入法,是最为简便和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使用其他教学辅助工具,教师仅仅需要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并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方式节省时间,简单容易操作,适用于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的情形中。也可以用苏格拉底法,在教学之初抛出几个关于本堂课的数学问题,是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能起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效果,最后和学生们一起归纳总结,探索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二、初中数学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各个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充分地表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这个学科的基本特点,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里的特征,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数学逻辑思考和对数学的思维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有助于引导学生用逻辑和数学的思维和方式去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促进了数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应该引导学生多做题,多发现生活周边的事物,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在实践运用中,领悟数学的内涵和规律。对数学教学应该作一个整体性、贯通式的设计与分析,反应出此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均衡性等特点。初中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拥有较为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灵感,重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反对灌输式学习、反对死记硬背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主要任务,这对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有着重大的作用。
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手段要人性化并且贴近生活实际,不能让学生们产生距离感。老师通过对其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相信科学、自由思考的能力,从而有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产生数学发现的能力,培养敢于创新的基本精神,还要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个人修养。
结论: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绝不能马虎,教学形式也不能流于表面,采用教学方法的时候更要深度思考,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和存在的生活环境,尽可能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的一起运用,达到诱导学生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不能学会了数学之后只会做题,全然不会生活。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能够更为直观系统地帮助学生去了解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数学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英.初中数学实验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基本内容[J].中国校外教育.2017(88)
[2]袁乔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