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会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的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的素材,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忽略了对这些素材的德育作用。学生顶撞老师和父母,逃学和叛逆、以及在校园中频繁出现的暴力事件,都在警醒教师要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数学教育是一门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方面的学科,但是数学的学科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冰冷,在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数学学科和其他文科性质强的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文科学科可以直接在教学中引入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的教学内容。数学则不同,数学需要教育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探讨,从而发掘出背后蕴含的德育的素材。本文针对教师如何发掘教材背后的德育素材来展开讨论。
1.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1.1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德育的机会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明白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紧密地联系,让学生进行一步步地对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展开调查与研究,从而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积极地思考,实现对德育的教育[1]。例如,在教学小学生的统计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家庭的用水的情况,一个家庭在四个季度中用水量分别为140吨、150吨、130吨、125吨。然后算出这个家庭这四个季度的平均用水量,然后得出每个季度的平均用水量是136吨。学生可以从这个数字中得出结论,一个家庭在一年中的用水量很多,还不排除出现用水的浪费,假如每天多浪费一点水,这个数字就会更大。我可以让学生看一一幅图片,图片中是一个西北地区干旱的小村庄,有一个男孩提着半桶水,走在干裂的土地上,地上的草木都是枯黄的,庄稼基本上颗粒无收,田野的作物都枯死了。在远处,小男孩的母亲在盼望着小男孩的归来,她的头发蓬乱,衣服破旧,在眼中透露出无助,看着眼前的一切。水资源的贫乏,对一个地区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不利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提高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在一个个惊人的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冲击与震撼,也是激起学生内心深处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1.2利用我国的数学历史进行教学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学历史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教师要巧妙运用教材中的人物事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的目标[2]。
例如,在学生学习圆周率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在南北朝时期,社会的生产力极其落后,祖冲之在这种环境中却能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比西方的数学家早了一千多年,可以看出在古代我国的数学家就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了,我国在数学领域并没有落后于西方国家。这样,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一下子被激发了。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联系我国数学史上其他著名的数学家,例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教师还可以讲述当代的楷模---南仁东,放弃了美国富裕的生活,回到国内,经过了20年的努力,历经无数的坎坷与艰辛,最终研制出领先于世界技术水平的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望远镜。学生在知道这件事情后,开始满怀对未来的期望,在内心开始承担起报效祖国的使命,树立自己远大的目标。
1.3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例题的讲解一直是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机会渗透对学生的德育,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具小立方体进行学习的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比较、动手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探索学习的快乐,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氛围。
1.4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德育元素
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时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业余活动,提高学生孝顺父母的意识。例如,在学习乘法的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一个妈妈在哺育一个婴幼儿的时候的作息,结果显示,母亲每晚都要两个小时起来喂一次奶;三个小时起来为孩子把尿;四个小时检查孩子有木有盖好被子。母亲基本上把一个人一天的时间当成两天来用,每天在照顾孩子方面的劳动量是一个正常人的两倍,一直到孩子学会走路时,母亲的工作量才会减小一些。孩子在计算母亲的工作时间时,可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母亲无论在生命阶段都在无时无刻的关怀着自己。我问学生,如何关爱自己的母亲,对母亲加倍的好,学生说,回家帮助母亲做家务。还有的学生说,教师每天要为学生付出不少,也要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学会感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品质。
2.总结
根据全文可以得出结论,在数学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与理论,而是要将数学的精神和学科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再将这一份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灌输,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道德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焕峰. 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华夏教师,2019, 124(04):46-46.
[2]顾争光.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性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 765(04):18-19.
[3]王磊.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9,397(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