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数学学科本身就带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玩,注意力不稳定,再加上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学习对他们来说必定是件艰巨的事情。课堂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就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为我国基础建设贡献力量。在现代社会,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立足于新的教育理念培养优秀的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对比初、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更强调的是打好数学基础。对此,教师应当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趣味性教学理念,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有更大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1趣味教学的内涵
趣味性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期间教师要首先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发散思维、积极创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趣味性教学一来可以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二来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知识。具体来说,在活跃课堂氛围方面,一直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是教师照本宣科地为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听教师讲知识理念并做笔记,可能很多知识内容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容易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更谈不上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将趣味性教学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后,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将会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从而在产生兴趣的前提下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学学习也将产生新的看法,从而改观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1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故事中来
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让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可以引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能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在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时。上课前,给学生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提前让学生对将要上的这节课产生了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教师接着布置任务:让学生测量梨、石头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堂中,我为他们讲述了阿基米德为国王测量皇冠体积的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积极性也得到了激发,他们积极讨论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师在教学“比较两个较大的数”这一节时,也采用故事引入辅助教学:大数妈妈有两个儿子,一天,他们争吵了起来,都说自己大,都想当大哥。此时,教师让学生帮助大数妈妈解决问题。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充当大数妈妈的两个儿子,并说一说自己是大数的理由。同学们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比较两个较大数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进行辅助教学,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突出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永远扮演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形象,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较少,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促进趣味性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明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以趣味性手段进行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同时,应该确保此类问题的启发性,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转变传统教学课堂当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2.3创新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都是比较权威的,教师的语言表述方式、情绪传递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对此,教师可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更加轻松、有趣的语言表达来引发学生的关注,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放下戒备,将教师真正当作学习上的朋友。在讲解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可适当引入一些名人典故和相关的数学小故事,通过小故事的点缀,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生动有趣的一面,从而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趣味知识来理解数学概念、定律等。事实上,想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私下也需要多加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丰富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积累,练就能够随时引经据典的能力,从而在教学期间能够结合课堂知识内容进行灵活发挥,适当地引入相关的趣味性知识,让数学课堂教学灵活、生动起来。
2.4鼓励自主探索,使学生深入体验成功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加强引导,不断调整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力求调动每位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借助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发挥出课堂游戏活动的优势,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分礼物”的小游戏,如:儿童节就快到了,老师给每组同学(人数4个)都准备了小礼物,现在请各个小组长把礼物平均分给小组成员,分完后发现,4个文具盒,一人一个,刚好分完;9支铅笔,一人2支,还多了1支;11个橡皮,一人2个,还多了3个等等,这个活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思考:为什么有时刚刚好,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自然而然就议论开了。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意识,还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余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以及学生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2.5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强化学习体验的趣味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师生关系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看,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成为需要着重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形成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意识,不可再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命令式的口吻来进行教学。新时代之下,小学生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他们对很多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教师一味地灌输可能会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反感,所以,教师应注意交流方式,先与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朋友,再以引导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明确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之处,从而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
结语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规律,同时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入课堂游戏、构建教学情境、突出主体地位、优化师生关系、合理设置小组和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加快趣味性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永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45-46.
[2]陈培祝.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59.
[3]廉锦涛.试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