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本身具有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特点,是精神和道德内涵的集中体现。将传统文化与德育结合起来,能够进一步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拓宽其形式,以此保证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本文在阐述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现代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路径,以此更好的提升德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识的完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德育教育; 路径
中华民族经过历史长河的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在德育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此对教育资源进行拓宽。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比较深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现代文化的形成。传统文化作为经典文化的主要载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进行挖掘,在德育教育中进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德育工作开展中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在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也更加注重对物质方面的需求,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和责任、使命感都都待提升。往往仅仅关注自身权利,相对缺乏集体意识,尊老爱幼观念不足,并没有在生活中有所体现。
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现代意义
(一) 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发展中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依靠爱国精神在世界发展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古代历史开始,中国广大儿女都具有一定的民族使命和责任感,将民族忧患认为是自己发展的忧患。屈原、岳飞也因为国家的灭亡而投身江河,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进行体现个表达。通过对学生传授优良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对民族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更加频繁,需要能够形成较好的人际网络关系。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意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同时也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形成民族凝聚力。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路径
(一) 融合学科课堂,多元化教育模式
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要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课堂对于学生的作用。课堂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德育教育内容本身包含比较多,其中包括社会与政治等领域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与传统文化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教育中要能够将传统文化作为其载体,将德育教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讲解其中的德育观念,引导学生能够以更加客观的形式对待事物,以此提升其中的人文精神。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也要将传统文化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此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语文学科知识学习时,有很多知识内容具有传统文化的资源,这些内容当中包含很多唐诗宋词的内容,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抑或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些内容都体现出德育教育中的内容,通过将学科知识内容进行融入,从而达到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 提升教师素质,多样化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的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要注重提升教师素质。学生的知识一般都来源于教师,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传授,教师所具备的文化素养会影响到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自身严格要求,以此达到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目的。要做到对书籍进行积极的浏览,强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的兴趣。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课堂教育活力,强化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三)开展文化活动,多方位德育形式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从而保证在德育教育中更好的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有关的百家讲坛的《论语》、《易中天品三国》《中华诗词大会》《最美孝心少年》《全国道德模范》等节目,也可以让学生定期观看一些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内容,例如《汉武大帝》、《开国大典》等,也可以开展“汉字听写大会”、经典诵读,笔者在平常的德育课上,开展过孝亲敬长故事茶话会、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和建国70周年诗歌朗诵、“见贤思齐 止于至善”人物评选,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价值,强化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丰富,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此达到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熏陶的目的。
结语
初中德育教育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更好的提升其教育教学效果。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凝聚,在教育教学中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使命责任感,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价值观。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德育教育中要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课堂对于学生的作用。课堂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能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自身严格要求,以此达到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目的。在德育教育中还要不断探索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以此更好的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东,刘峰. 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对初中德育工作的提升路径[J]. 文教资料,2017(19):182-183.
[2]杨星建. 浅谈传统道德教育与初中德育教育的融合[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1):44-45.
[3]段彬,顾珂.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 亚太教育,2016(19):175.
[4]陶芳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科书的思考与探索[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0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