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是学生身体发展和思想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鉴于此,作者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目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的表现及成因,并探索了解决策略,以此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
引言:在现代化小学教育理念中,不仅要求学校方面做好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当前小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社会环境复杂,中间夹杂的诱惑和不良倾向都在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整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品质特性之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整合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德育工作的意义
1、促使教师正确看待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其思想观念和心理发展并不成熟,应该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重视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促使小学教育的效率稳步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往往是借助于行为方式加以表现,若是学生们在和其他同学相处时抱有较为敏感的心态,则极易影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适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适当地落实德育工作,可以保证教师们积极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助于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促使学生们得到科学的教育[1]。
2、为德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教师们需要对学生合理引导,通过逐步介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们真正地树立起健康的心态,同时整合德育教育,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疏导法、宣泄法等促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地认可教师的指导。学生和教师在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心灵上的沟通,逐步卸下心理包袱,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努力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
二、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德育工作途径
1、强化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
前几年,很多小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视不如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但在近几年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学校都已经步入了素质教育的行列,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很多偏远地区的小学仍然没有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只在个别教师的课堂上粗略的进行讲解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没有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课题来开展,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各小学一定要强化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与德育工作相整合;一方面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和教育创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营造一种积极的教学和教育氛围,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学校中的开展更加科学化、全面化[2]。在具体的整合工作中,无论是各科教师还是专门的德育教师工作者,都要学习先进的教学和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和语文、数学等学科同样重要的教育内容,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例如,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渗入其中,全面侦察学生的心理情况,对于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心理倾向,要及时发现、科学引导、耐心教育。又或者是,学校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多的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同时还要深化德育教师团队的教育素养,强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人才培养,有效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3]。
2、构建两者相互整合的科学教育内容
除了重视力度不足之外,很多小学德育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教育内容的认知不正确、不全面也是影响其开展以及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相整合的重要因素。
很多教师错误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种口头上或者是书面上的说教内容,忽略了其与德育教育工作的整合。因此,为了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学校和教师可以从两者的教育教学内容方面入手,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小学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还能够有效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互整合。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提出了创新建设的言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也应该进行一定的提升和创新,除了最基本的知识传递之外,还应将“立德树人”的作为自身的基本教育目标。因此,我们在整合小学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两者相互整合的教育内容,使教师的“立德”工作更加全面。例如,对小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这一块的内容既可以说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组成。因此,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的教育内容作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互整合的教育内容,深度融合,让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同时也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深入研究、努力寻找两者教育内容的“共通点”,才能够有效实现小学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4]。
3、创新教育模式
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工作,各小学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所遗留下的弊端,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整合教育”的有效性,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广大教师在实际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停止探索的步伐,要在实际中不断总结和调整自身的教学和教育模式,让自己的教育工作更具有有效性、互动性和激励性。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心理存在障碍或者是出现不健康倾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应用“激励教学模式”,利用自己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找出心理健康问题的所在,并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内心当中的困惑,和学生一起去解决,改变以往的说教模式,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信心。又或者是将我们常用的实践性教学和引导性教学相结合进行创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共同或者是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和行为观念,引导其科学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此外,学校方面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实践课程,专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让更多的小学生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和生活态度。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教育的开展一定要紧紧围绕着“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理念去进行,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出发,落实教育工作。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重视德育工作,构建两者相互整合的教育内容,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5]。
参考文献:
[1]许伟婧.新时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000(041):145.
[2]奎文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15):189.
[3]郭俐.德育视角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D].2019.
[4]张金英.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000(005):74,198.
[5]莫玉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8,000(010):35.
姓名:梁艳
出生年月:1989.9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河南省南阳市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奎聚街道文山小学
邮编:261300
学历:大学
职称: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