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彭成芳 赵菊红
[导读] 教师在教学时要深钻教材,要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核心要点、数学思想、方法等。要在知识的发生处、发展处、核心处、总结归纳处等着力设计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系统,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习得数学文化,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彭成芳  赵菊红   青川县凉水九年制学校  628114
【摘要】教师在教学时要深钻教材,要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核心要点、数学思想、方法等。要在知识的发生处、发展处、核心处、总结归纳处等着力设计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系统,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习得数学文化,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03-01

        “深度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在教中“学”,在学中“教”,通过“学”“教”活动,设计“深度教学”的过程,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因此,深度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的深度教学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学生的深度学习对教师的深度教学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由此可以得出,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教师的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必然路径。
        一、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的内涵
        1.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在1976年提出的。与浅层学习相对应,深度学习是指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本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运用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的认知策略。
何玲、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强化情感驱动的“非认知学习”、立足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侧重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评价、基于整合思维的整合性学习、突出深度思辨的思维指向是其主要特征。这说明,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意义建构、知识迁移、问题解决、思维提升,其本质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
        2.深度教学的内涵
        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深度教学不是指无限增加知识难度和知识量,不是对知识的表层学习、表面学习和表演学习,也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机械训练,而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的完整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是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即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深度教学是走进学生情感和思维深处的教学,是触及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核的教学,是打开学生学习与发展内部转换过程的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的教学。可以得出,深度教学是教师在深刻理解自己学科内涵的前提下,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变为一个师生交往对话场所的教学。
        二、深度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深度教学”要重在知识的发生处
        设计教学数学是不断积累的科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几乎是数学文化长河的源头,这里富含最原生态的数学文化资源。而小学生有好问的天性,好追根问底。这个天性是孩子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和进步的开始,也是“深度教学”得以实施的关键。



老师一定要利用好孩子的这个天性,要深钻教材,要重在知识的发生处设计教学,回溯数学之源,让儿童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变成一次次数学再创造的过程。这样儿童不仅可以完整而深刻的理解这个问题的数学内涵——知识、思想、方法,而且也能充分领会数学的文化价值——信念、兴趣、情感、审美等,从而获得数学文化品格的启蒙与塑造。
        (二)“深度教学”要重在知识的发展处
        设计教学数学知识是在不断发生、发展的,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前一个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比如:多位数乘两位数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等。我们老师掌握了这个规律,教学时只要着重在知识的发展处、关键点设计教学就能使学生深入的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从而掌握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达到四两拨千金,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类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深度教学”要以旧引新,突破知识的连接点、关键点。这样的课例非常的多。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得多少个十的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复习时,我先给学生出了几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得多少个十的口算。接着用教材提供的例子:每套书l4本,王老师买了l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学生理解题意后列出算式:14×12:。接着老师启发: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你会把14×12分解成两部来计算吗?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t数的基础,很容易想到:先算14×2,
再算14×l0。把你的方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在竖式上怎么表示呢?(学生在练习本上演示)
        接着老师再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上一个因数时,得数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呢?(因为用整十数去乘上一个因数时,得多少个十,所以末尾要和十位对齐,在有数位的情况下个位的0可以不写。)
最后再让学生试着做两道类似的题,再一次理解和突破这个难点。没有前面两位数乘整十数得多少个十的基础,学生怎么都不能理解,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上一个因数时,积的末尾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要错出去一位的道理,始终觉得很不叮理解。
所以在知识发展处着力设计教学,直击了知识发展中的关键,理解新知识与旧知识稍有不同的地方,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了知识的核,而不是死记硬背计算法则。
        (三)“深度教学”要重在知识的核心处
        设计操作教学为了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数量关系或者图形关系,有很多课都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操作体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答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深度教学”要重在知识的核心处设汁操作教学,学生才能抓住知识的核心和关键,抓住数学知识的数虽关系或者图形关系,才能有效学习、深度学习。
        综所述:“深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时要深钻教材,要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核心要点、数学思想、方法等。要在知识的发生处、发展处、核心处、总结归纳处等着力设计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系统,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习得数学文化,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屈佳芬.基于学科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J].江苏教育,2016 (57):30—32+35.
[2]翟丽萍,吴登文.数学概念深度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6(19):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