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何美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新一代的培养已经开始逐渐科学化、全面化,仅仅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育。而感恩作为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予以更加深刻的渗透,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感恩之心。因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们提供感恩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这样才更能够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何美    广元市昭化区张家小学  628025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新一代的培养已经开始逐渐科学化、全面化,仅仅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育。而感恩作为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予以更加深刻的渗透,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感恩之心。因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们提供感恩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这样才更能够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26-01

        感恩是一种美德,只有感恩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良好品德。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地使学生学会感恩他人,热爱他人,孝敬自己的父母,积极地参与到团队建设当中,做一个团队有用的人,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可见小学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当中融合的重要性。教师要充分地进行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增强学生的感恩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思想上进行提升和拓展,完善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掘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感恩教育,发挥感恩教育的现实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所能够涉及到的与感恩相关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感恩针对不同的主体,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表达感谢之情。
        (一)感恩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主要条件,如果没有大自然的孕育甚至可能不会有人类的诞生和绵延。不仅如此,大自然为人们表现出来的蒸蒸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值得学生们去体会和学习。学生们应当拥有感恩自然的心,感恩地球母亲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感恩湍急的黄河孕育华夏儿女生生不息;感恩西湖美景为繁忙的社会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风情。
        (二)感恩祖国
        正是因为有祖国的存在,人们才能够平安地度过每一天,虽然祖国的概念可能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特别切实的体会,但是祖国是客观存在的,她不仅仅代表着广袤的山川疆域,更是人们的重要家园。通过日常的语文课堂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体会祖国的壮丽河山。面对这样伟大的祖国,学生们应该怀抱感恩之心,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三)感恩父母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他们在学生们的生活当中自然而然扮演着领路者的角色,是孩子们的依赖。学生们应该了解到父母为了自己付出了很多艰辛,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是最自然也最深刻的。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珍惜生命
        语文课堂中的感恩教育通常会通过所学习的课文对学生们进行一种较为直观的展示和分析。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能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自身所处环境的幸福感,从而更加意识到生命值得被尊重的这个事实。


珍惜生命,其实就是对身边关爱自己的人最大的回报。
        (二)承担责任
        在受到感恩教育的时候,同时也会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责任教育。比如对自然有保护的责任,对祖国有报效的责任,对父母有孝敬的责任等等。在这样的熏陶之下,学生们能够在潜意识之中感受到自身责任的所在,从而有利于成长为懂得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三)学会和谐与平等
        感恩教育的实践,最为明显的效果就在于学生们对身边的社会关系的态度和方式的转变。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们与身边关系的和谐共处,而且能够让其认识到自身与其他社会体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也就是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与父母和谐相处,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三、感恩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对策
        1.在朗读当中体会感恩教育。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小学生缺少人生经历和感悟,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来进行引导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阅读当中的朗读,能够有效地将情景再现,使学生能够进行感悟和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并且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应的视频和音乐,作为教学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课文当中《我的家》这一节课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讲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进行了解和思考,教会学生感恩,热爱自己的父母,孝顺自己的父母。并且在实际的家庭生活当中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来进行成长,启发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2.在想象当中进行体会。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地进行引导,赞美大自然,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魅力。并且可以将课堂教学来拓展到课外当中深入地进行讲解和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认知,使学生能够有所体会有所感悟。例如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当中讲述毛主席为乡亲们挖井,解决了乡亲们吃水困难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一些艰苦年代的生活背景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艰辛和困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热爱祖国心情。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在思考当中得到体会。
        教师要深入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教学引导。由于小学生性格特点较不成熟,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够很好地对课文有所把握和理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进行感悟和体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效地将感恩来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了解感恩的重要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荣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9).
[2]齐春香.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