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王连生
[导读] 在小学课堂中,一个优秀的课堂指引为整节课堂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想要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本文分析了设计课堂导语的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师课堂质量。

王连生   甘肃省张家川县张川镇学区南川小学  甘肃  张家川  741500
【摘要】在小学课堂中,一个优秀的课堂指引为整节课堂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想要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本文分析了设计课堂导语的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师课堂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语设计、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24-01

        导语作为一节课的开场,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引导本节课程的重要作用,一般的语文老师都会提前设计好导语,通过导语将学生沉浸在课间活动的兴奋沉淀,将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中,但是很多老师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导语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实现,影响了课程的开展与效果。
        一、导语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1.导语需要有总结性
        导语作为课程开始之前的引导性话语,不是课程的主要内容,不需要具备太长的内容,将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准备的表达即可,有的教师习惯在设计导语时设计很多内容,将导语设计的如同正文一样,学生在教师的长篇大论中找不到重点,导语的作用也无法发挥,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一定要避免上述错误,导语的作用是引起课程,激发学生对接下来课程的兴趣,一定要具有总结性,点到为止即可。
        2.导语需要有趣味性
        导语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一项有利工具,小学学生正是活泼的年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经过课间轻松愉悦的放松过后很难快速的将精力放在课堂中,导语这时正是充当吸引学生的作用,教师通过轻松幽默的话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但是教师要紧记过犹不及的道理,导语可以适当的保持趣味性,但是不要过于夸张,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过度关注教师讲的话而不是其中包含的知识点。
        3.导语要生活化
        教师设计的导语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教师讲述的内容,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如果教师讲述的内容过于脱离现实,学生听不懂教师讲的内容,失去对本节课的兴趣,影响了教师课堂效果。
        4.导语要符合学生年龄
        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需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给学生讲述一些符合当下年龄的故事及事例,不要讲述过于成熟的知识,这些知识超越了小学生思维理解,容易导致学生针对这些内容提问或研究,不仅耽误学生正常知识的学习,还加深了学生学习负担,更为严重的容易影响学生本节课的吸收情况。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注意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听讲,还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语的设计技巧
        1.情景渲染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新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情景教学就是其中一种,也是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一种。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情景设计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其中,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帮助学生提高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可以先是通过播放影视了解环境背景,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渴望知晓更多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这样不仅能够提前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还能够更好的讲述故事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人物性格与精神,对文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率。语文不仅仅知识为了学习文章中的各种知识,而是要通过文章的学习掌握其中的精神与人物素养,从而培养自身品格,对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淬炼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直品格的过程,这才是语文课程真正的内涵。
        2.联系实际法
        语文作为现实世界的文本展现,经常给与学生一种熟悉却又无法理解的感觉,这是因为学生的阅历还不够,需要教师为学生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对未知的好奇精神,往往会更加认真的对待,教师可以在这时将生活中这些事例转变为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听,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所以教师在教学使可以结合实际引导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关注,也能够更好的开展课程,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在讲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模拟文章中的条件验证结果,在通过实验结果讲述自己的理解,最后学习文章加深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高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利用联系实际法容易使学生理解,感受到语文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对语文产生亲热情绪,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还是喜欢故事,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摆脱幼儿喜欢听故事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设计导语时为学生讲述一段有关本节课程的小故事,使学生更专注,将热情投入进课程中,比如教师在讲《长城》这一课时,可以讲一个关于长城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在结合故事播放一些长城的图片,通过故事与图片激发起学生对长城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开展课文的教学。
        4.巧设疑问法
        在众多导语设计方法中巧设疑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点出重点,保证课堂质量。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像学生提出问题,类似于当你面对晏子同样情况时会如何做?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针对学生的看法加以适当的点评,最后在带领学生观看课文,学习晏子是如何做的,这样做有何好处,使学生体会到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通过课文的教学传递给学生处事的道理,帮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得到成长。利用巧设疑问法设计导语,可以引领学生有重点的学习知识,防止学生关注错误的重点,影响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的内容,传递的思想情感,保障教学效果。
        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没有具体的模式要求,教师可以自由设计教学环节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程中,积极学习保障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艳.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J]. 赢未来, 2017, 000(021):0094-0094.
[2]郭志俊. 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分析[J]. 小作家选刊, 2017, 000(003):117.
[3]吴计涛. 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分析[J]. 好家长, 2017, 000(026):161-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