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的思维,多变的导图---助力学生习作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梁艳
[导读] 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助力习作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教学的大背景下,我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教学中,使其个性化,让学生乐学、善学,启智、怡情,助力学生选材、构思、表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梁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百二十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助力习作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教学的大背景下,我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教学中,使其个性化,让学生乐学、善学,启智、怡情,助力学生选材、构思、表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12-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总体目标第4条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可见,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出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但是,在小学教学中,多数老师认为数学等偏向理工的学科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更为明显,而语文教学中对思维的训练和运用是欠缺的。其原因是多数老师没有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亦或是没有掌握思维训练的方法。而六年级学生的习作,我们常常诧异于学生习作水平差距之悬殊,或内容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或层次混乱不清,行文游离中心,语言不够顺畅等。有的学生习作内容很真实,感情也真挚,但寥寥几个字,只有事情梗概,没有细节描述,没有详略安排,更谈不上恰当的表达方式,不能深切地打动人。现在以思维工具为载体形式,通过探讨如何在语文习作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如何让思维导图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完美结合呢?通过研究,我们找到了适合小学语文习作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现在以作文“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为例,介绍我设计并使用的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一、初绘导图,确定主题,集素材
        美国教育专家西奥多海伯曾说过:“要想把习作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首先,画一个中央图像,代表文章的主题。这次习作以“科学”为主题,画一个我的简笔画图像在中央。然后围绕“科学”这个主题展开联想。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了解科学吗?你认为的科学有哪些?科幻的?现实的?……敞开心扉,将自己的理解展现出来吧!”我看到,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绘起了思维导图。在中心主题“科学”的四周,用不同的颜色笔写下了“科幻、想象、现实”等等关键词。
教师这时候继续引导学生想开去:“插上翅膀飞,是让我们想当然的写吗?要站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将思维导图继续进行分支。就这样,以作文的主题为中心,孩子们把各种想法列于其中,不管是清晰的,还是不清晰的想法,甚至是可能行不通的,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都站在已有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列了出来。此时,所有想到的材料都呈现于思维导图中,真正实现了思维的发散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理清思路,搭框架
        写作的素材已经很丰富了,现在需要引导学生用逻辑思维整理素材,理清思路,搭起整篇文章的结构框架,写下初稿。
        1.材料取舍。
        “逻辑思维”“有条理”“思路清晰”这些专业的写作技巧字眼儿,对着小学生而言,他不懂!所以,作为教师,你应该引导学生去进行逻辑思维,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清晰起来,实现文章结构的有条理。



        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他的思维导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理解的科学吧。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位同学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我?用一个词语概括。”
        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很快会发现一个问题:科学不代表漫无目的想象,要有科学依据,在已有的科学依据之上进行大胆的设想。教师抓住这个契机,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根据素材来确定一个立意。
        例如:程翔同学关于“科学”的材料里有“建立地球移民地”“将地球劈开”“横叉在地球的地中轴上”“未来世界”等。
        我问:“程祥,你觉得在你的分支中,哪些是带有已有科学技术的呢?那些是想象于科幻?
        我继续问:“你认为这样的内容,是否与题目相吻合?”
        “不吻合,离开了科学两个字。”
        ……
        最后,他重新构思了内容,将不切实际的内容剔除,加上了已有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在次展开了大胆的想象。
        2.书写初稿。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通过材料的取舍,我继续引导学生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这时整篇作文已经选择好了一条最佳思路,接下来,我们引导学生充实它、丰富它,挥笔成文。
        现在,让学生坐下来书写文章的初稿,把思维导图当作一个框架。一幅组织有序的思维导图应该可以为学生提供:
        (1)文章的主要部分。
        (2)每个部分所涉及的要点。
        (3)这些要点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三、创新导图,见精彩
        一篇好文章,应该是一篇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文章,我认为这个难点便是东尼•博赞在《博赞学习技巧》中提到的 “写作阻塞”。怎么办呢?将这个“写作阻塞”作为一个主题,另画一幅思维导图,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是的,我就是这样去指导学生创新导图,突破阻塞,使文章精彩起来。
        例如程祥同学的《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一文,他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现在的有轨电车,在未来会发展成时空穿梭们;在一扇门之间,脑海中想着哪里,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来到那里。角度选得好,平铺直叙,语言自然也就生动了。
        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剖析、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供思维训练。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理清思路,突破阻塞,展现精彩。正如王立根老师说的:思维有导图,心中有方向,笔头就流畅多了。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博赞学习技巧[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出版社,2015.1.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罗文君.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
[4]卜俊羽.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16(5):68-68.
[5]王英芬.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效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87(5):49-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