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杜书波
[导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璀璨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国学经典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必须在各层次教育工作中渗透国学经典。小学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利用国学经典的辅助功能,通过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杜书波   沙河市第一小学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璀璨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国学经典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必须在各层次教育工作中渗透国学经典。小学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利用国学经典的辅助功能,通过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国学经典;德育教育;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44-0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当前小学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各界对小学教育工作的高要求,高质量的小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教育,同时也应强调道德品质的培养。当前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意识到国学经典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国学经典素材,但是由于对国学经典的文化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实际教育效果无法满足预期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深刻剖析国学经典在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学经典能够丰富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往往以班主任说教为主,选择的德育教育素材十分有限,德育教育过程缺乏趣味性,许多学生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国学经典与小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素材变得更加丰富,结合不同德育教育主题选择恰当的国学经典素材,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具体的德育教育素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品质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对道德品质十分重视,孝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丰富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和遵守孝道的重要性,商鞅立木取信、曾子杀猪则体现了古人对诚信的重视。国学经典中的道德品质素材十分丰富,在国学经典的帮助下,原本难以理解的复杂情感变得简单起来,在国学经典中探寻道德品质内涵,学生在行为方面也能做出调整,在学习和生活中督促自己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新时代少先队员。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学经典中包含大量爱国教育的素材和案例,当今社会安定繁荣,必须依托于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学生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


无论是士大夫屈原投河报国的气节,还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气魄,亦或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不甘,国学经典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今时今日仍有强大的启示作用。当学生直观感受古人为国家做出牺牲甚至奉献生命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时着手,将爱国主义情怀落到实处。
        (三)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也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气。无论是范仲淹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还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容易面对各种挫折和考验,强大的理想信念才能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融入国学经典,以富有强烈情感的经典作品鼓舞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国学经典能够培养小学生文化认同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和传播日益频繁,信息技术为文化传播带来便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了解更多信息,但是由于缺乏分辨能力,许多学生并无法判断信息的真伪,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和负面文化的影响。无论是消极负面的言论,还是国外流行文化的冲击,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通过德育教育给学生正面的引导。
        国学经典应用于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这是帮助学生在复杂的互联网世界牢守本心的重要途径。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在了解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情况下,文化交流才能取得价值,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丰富了德育素材,国学经典在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及道德品质方面的内涵十分丰富,班主任必须强化自身国学经典素材的积累,掌握科学的德育教育方式。以国学经典为基础开展德育教育,小学生能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下培养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逐步成长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季超.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02).
[2]陈婷婷.以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实践研究[A].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六期“成陶开讲”暨首届“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中青年教师报告会论文集[C]. 2020.
[3]邹运和,王月红.国学滋养师生心灵 诵读彰显学校特色——让学生徜徉国学经典熏陶之中[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02).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904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