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探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顾春红
[导读]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初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认知,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对于促进学生有效提升数学成绩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接下来,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进行简要介绍。

顾春红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四中学校  663300
【摘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初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入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认知,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对于促进学生有效提升数学成绩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接下来,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字】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38-01

        引言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握数初中数学教学重点,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对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初中生而言,数学学习将会产生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长此以往,将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势,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与探索欲望,更好地投入数学教学活动中。
        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全等三角形”等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对于图形翻转、旋转以及平移等概念认知不足,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全等三角形图形利用大屏幕投影与3D软件等,实现三角形立体空间的旋转,平移以及翻折等过程,使其以动态化的视频加以呈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概念认知产生思考,再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旋转其中一条边,分别建立边边角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利用动态化过程形成视觉感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边边角”证明过程中的错误,深化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典型的相关例题,使学生进行练习,并在多媒体设备上以不同颜色加重易错点的标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解题技巧,正确、快速地完成相关的练习。



        二、建立数学教学素材库,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充分融合,能够有效地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同时,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建立数学教学素材库,不仅能够有效节省教师备课时间,还能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广阔资源,尤其面临疫情影响,更加便于师生实现远程互动,提升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以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次函数”等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一次函数图像,通过将图像与数字进行联系,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斜率k与图像与Y轴的交点b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加准确地利用K和B的值对一次函数图像进行判断。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教学素材库,将相关的典型教学视频、优秀教学课件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备课教学资源库,有效提升备课效率,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数学习题库,使学生可以远程利用移动客户端进行登录与下载,针对自身学习中的弱点,自主开展针对性练习,更好地掌握图像特征的判断以及如何利用根据图像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灵活应用,提升学习效果。
        三、扩延学生知识储备领域,减缓学生学习难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信息技术,能够借助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呈现,通过静态与动态、抽象于具体的相互变化,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储备领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促进数学思维的更好发展,实现数学初中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整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自主学习与应用的能力。
        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图形与函数综合性练习”为例,教师可以精选综合性练习题目,借助多媒体设备加以呈现,引导学生初步阅读综合性题目,分析题目中所考察的数学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直观化的图形变换过程,以动态化的图形运动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间段内,图形的具体运动情况,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把握不同运动节段内,不同函数的建立节点,将图形平移、函数的求解等知识进行高效识别,使文字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化的图形变换,有效降低学生的数学思维难度,实现数学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帮助学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学会分阶段讨论不同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函数,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通过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有效扩延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探究与应用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龙.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J].学周刊,2019,396(12):141.
[2]夏学升,徐亚妮.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甘肃教育》,2018(8):111-111.
[3]宋旭全.探究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情感读本,2018,0(11): 47-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