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徐鑫达
[导读] 小学低段数学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是学生为今后学习复合型应用题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才能将应用题中的逻辑关系真正的理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甚至是将其充分的掌握。

徐鑫达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云顶镇中心小学校  136606
【摘要】小学低段数学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是学生为今后学习复合型应用题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才能将应用题中的逻辑关系真正的理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甚至是将其充分的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数量关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63-01

        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逻辑思维能力偏弱,所以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无法真正的将其理解,甚至是将问题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数学知识。
        一、使用教学活动的方式教授数量关系
        低年级的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解题经验不足,对于事物的抽象能力分析与理解的能力偏弱,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不容易通过题目表层观察出其核心,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退缩的现象,对于数学题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划线图、使用数学工具等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教授数量关系的时候,可以将数量关系的意义与实际生活相连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解题经验,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低年级数学知识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工具的方式,学习数量关系,而对低年级学生教授数量关系的时候,主要是使用加减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计算,也就是求总数和,或是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求取另一部分则用减法来进行相应的计算。
        二、与生活实际相连学习数量关系
        数学知识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也能从中学习到应用题。教师在具体教授数量关系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实例相连接,教师使用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事物,引导学生学习数量关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实践证明,教师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民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在与家长去超市购物时候的场景,进而引导学生人民币进率等,比如商品的价格、家长所交付的钱数以及收银员找回的金额等,这几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交付的金额-商品的价格=找回的金额;又比如,学生在体检的时候,学生体重身高与去年相比相差多少,是否长个了?与同学相比谁更高一些等等。



        三、打好应用题基础,逐渐渗透相关的知识点
        教师在教授低年级学生的时候,需要逐渐注入应用题的相关知识点,尤其是一年级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如果将数学知识学好,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教授这个阶段学生的时候,可以先从看图说话-计算-图中所体现了怎样的应用题-带有图形文字的应用题-只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教学顺序。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中所显示的数字读出来,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10可以分成4和几?学生回答出6,之后教师需要将问题重复一遍,10可以分成4和6,让学生跟着重复一遍,之后在进行延伸,逐步的训练学生应用题的模式。以这样的教学形式,逐渐开始延伸成教授学生观察图片所表达的含义,进而对学生提问图片中想要让我们求什么?之后让学生进行回答,逐渐让学生学会从中观察出题目的核心,以及如何对题目进行分析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解答应用题,并且教授学生如何列计算式子,逐步培养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授知识之前,需要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授学生如何在题目中寻找到关键的词,以及信息等,题目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从题目中寻找出其存在的数量关系,能够准确的在题目中寻找到数量关系,是低年级的时候教师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解题之后,对自己所解决的问题进行检查,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经验较少,所能注意的范围较小,不能准确的找出题目中所表达的含义,尤其是教师要求学生关注那些知识点,很多学生无法真正的将其做到,虽然学生学习的相关的知识点,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对于题目只能做到表面化,无法真正做到准确的解释题目的含义等,并且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低年级的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不能自主的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最初鼓励学生勇于将题目读出来,或是用笔将问题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标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之后逐渐提升题目的难度。而且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进行讲述,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做到换位思考,如果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过于生涩,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学生就无法对类似的题目进行解答,现阶段,很多学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会将自身不会的问题提出来,只是装作一副明白的样子,其实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讲题的时候,需要将问题简单化,并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更容易学生理解。此外,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思考问题,并且培养学生学习数字知识的兴趣。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数学是学生为今后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之后逐渐提升教学难度。尤其是教授应用题当中的数量关系的时候,因为其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将知识是否掌握牢固,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应用数量关系的研究,并且将自身的教学水平不但优化,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青青.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王井华.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佟海慧. 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