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张小红
[导读] 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大力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倡导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学习的良好风气,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寓教于乐”。将寓教于乐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助于孩子们主动地去接触学习数学知识,理解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同时也能提高孩子们数学思维能力和使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经常性地训练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在无形中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论对孩子们未来的学习还是生

张小红   陕西省岐山县城关小学
【摘要】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大力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倡导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学习的良好风气,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寓教于乐”。将寓教于乐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助于孩子们主动地去接触学习数学知识,理解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同时也能提高孩子们数学思维能力和使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经常性地训练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在无形中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论对孩子们未来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寓教于乐;数学思维;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57-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育应该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孩子们掌握的知识和孩子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在课堂中创建具有趣味性的情景,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更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此看来,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与教学方法,让寓教于乐深入课堂,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们应该大力提倡的。
        1 结合教材,联系生活,让课堂学习情境化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就很好的将数学知识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根据形象生动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例如,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这章内容,就提出形象的例子,让孩子们从生活中观察一些现象来理解并区分东西南北四个概念。然后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举出实际例子,教师通过他们的举例可以有效判断他们是否真的掌握,举例正确的应该给予鼓励,错误了要及时纠正,这样不断使用举例能提高对概念的认识程度。如果学生一时无法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引导他们从观察教室先做起,如:黑板在同学们的北面,窗户在同学们的东面等。当孩子们忘记概念时,就可以通过回忆教学时的生活情景,重新理解概念,将概念可视化,强化数学思维,最终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课堂的教学要注重创建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让孩子们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改变固有的思维。又如学习《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假设与平时不同的情况,第一节课10点上课,第二节课11点上课,上课时间为50分钟,有多少下课时间?低年级的孩子们表现欲和竞争心都很强,他们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回答出问题的人,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出平时的下课时间,这时教师应该再重复一遍问题,提醒同学们再一次思考,他们就会找出正确答案。这样很大概率能活跃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按固定思维思考,应该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更多的问题。


如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中,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们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质疑权威的能力,对类似问题融会贯通,对相同问题寻找不同答案,突破定势的思维,这些对孩子们的未来思维的影响不可小觑。
        2 注重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印象中,数学课总是枯燥无味,要是能改变这一现实,让数学课题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们也会因此学得更快更轻松。所以设计课堂内容时,教师应该考虑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内容,用可见的小球、手帕或文具等具体事物,按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们观察和思考可能存在的数量规律,并且组织孩子们分组展开讨论,总结出思考过程。这样的方式与传统只在黑板上写下书本上的例子相比,能更好地让孩子们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又如《圆》的这一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前用自己的方式,使用直尺、细绳等方法,找出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联系。实际操作不仅能加深大脑记忆,还能让他们明白转换思维来思考问题,最后再由教师来讲解公式,找出自己操作中的不足,最终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3 提高合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课堂的趣味性带来的影响不只有课堂气氛的活跃,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思维上的训练。例如《四边形》这一内容,布置课后任务让孩子们列出五个在生活中见过的四边形,再分配小组讨论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四边形,并总结出最后的一个标准,最后由教师来判断他们是否正确掌握判断标准。这样在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从合作中探究解决方案也发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合作能力还有自主学习能力,这些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感受数学的魅力。
        如此可见,寓教于乐对于小学数学思维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适当寓教于乐的训练能有效引导孩子们掌握统计思维、组合思维、模型思维和符号思维。老话说“熟能生巧”,教师们应该有目的的引导孩子们对应地、恰当地和经常地使用这些思维,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们的思维习惯和模式。
        总之,如今大众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对小学生减负。如果教师将寓教于乐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用更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能加强孩子们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接触、学习知识,学习得更轻松、愉快,最后获得数学思维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曾萍.寓教于乐幸福课堂——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几点尝试[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23).
[2]刘玉清.寓教于乐,“趣”径通幽——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教育,2015(2).
[3]华庆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网友世界,20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