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时空观念,通晓历史解释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虞文琳
[导读]

虞文琳   浙江省瑞安中学  3252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81-02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基础,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对历史情景的理解、描述、分析与综合,在每年的浙江省历史选考测评卷中甚为常见。
        历史课程标准组对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进行四个层次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四级水平描述如下:
        水平一 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水平二 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水平三 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
        水平四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浙江省历史选考测评卷围绕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考查常见且占比大,题中之义在于: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明晰时空观念,通晓历史解释 。
        2020年7月试题中显性考查时空观念的选择题:(不完整归纳)
        题号 题型和题干呈现方式 考查知识点 考查能力点
        第1题 选择题;文字 先秦时代文学成就 时间知识:先秦
        第2题 选择题;文字+地图 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利用地图描述史事
        第3题 选择题;文字 汉代“颇有所改”的政治制度 特定时间认识史事
        第7题 选择题;文字 明代与唐宋行政机构 把握史事时序联系
        第10题 选择题;文字 时间节点和交通工具 恰当时间表述史事
        第14题 选择题;文字+表格 空间技术进展原因 时空尺度分析史事
        第21题 选择题;文字+表格 特定时空的铁路建设 时空尺度论述史事
        笔者分析:这份试卷对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考查包含以下四类:(1)识别时间信息;(第1题)(2)识别地名区别;(第2题)(3)将史实定位于特定历史时空框架下,加以描述与认识;(第3、10题)(4)构建历史时空比较,合理解释与论述(第7、14、21题)
        上表中,第(1)(2)类型处水平一层次。第(3)类型处水平二层次,第(4)类型对应四个水平层次划分中的水平三和水平四。
        第(4)类,需要考生准确定位时空,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下,依然能够准确诠释历史。这样的时空联系能力和诠释能力,其要求属于高水平层次,这些题学生出错率相对较高。


以21题为例:
        试题摘录:21.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
        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分析:铁路的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但表格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 ①项,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概述错误;答案为D项。这类试题,如果让学生单纯依赖教材和记忆教材,大概率会出错。
        如何应对这类考题?或者说如何培育高水平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呢?
        一线教师可围绕第(3)类,“将史实定位于特定历史时空框架下,加以描述与认识;”和第(4)类,“构建历史时空比较,合理解释与论述;”两大类型,展开教学设计与试题演练。
        如:将史实定位于特定历史时空框架下,加以描述与认识。
        策略可以是:经常让学生按时空要素叙述史事;以特定时空为情景,将史实、历史现象变化放在时间轴、空间图上审视;回到历史现场,揭示历史联系等。
        英国史学家约翰•托什指出:“所有历史的研宄的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研究绝不能脱离它的背景……我们必须将我们所知晓的有关过去的每件事都置于它的时代背景下……它通常是将专业历史学家与业余爱好者区别开来的关键所在”  在时空中思考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历史思维。教学需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掌握方法,提升核心素养。
        如:构建历史时空比较,合理解释与论述。
        我们所说的“历史时空的比较”,一般将中外联系和古今对比作为教学与考查角度,包含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历史时空之间的纵横比较。
        策略可以是:建立比较项。一般说来,历史事件相比时,可从事前(条件、原因、目的、背景等)、事件本身(内容、经过、方式等)、事后(结果、性质、意义、作用、局限性、影响、危害等)等方面考虑。更多时候是提供材料,设计问题。其本质是对材料涉及信息(如观点、现象等)进行对比。对此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准确定位时空,准确把握相关比较点(我们常用方法是把前一材料的要点概括出来做参照物,然后,与后一材料一一对应)。因此,在时空判断下,对材料主要观点的完整准确概括是前提,以“材料一如何、如何,材料二又如何、如何”的方式进行合理解释与论述。
参考文献
[1]罗娇.历史科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以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Ⅲ卷为例[J].亚太教育,2016(23)
[2]赵亚夫. 国外历史教育透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5.
注释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
参见历史学科组,《2020年高考暨7月选考科目命题思路》,《浙江考试》
参见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