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君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 213003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78-01
《认识厘米》属于“图形的测量”内容领域, 这节课教材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尺测量长度和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经历认识厘米的活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所谓具有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体表现为: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是多长,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对1厘米的长度有比较准确的把握。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是不能靠教师传递的,只能由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去体验并积累感知经验,从而建立长度观念。在实践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丰富体验活动,建立1厘米表象
【片段】认识1厘米
1.介绍1厘米
谈话: 老师手上捏着一根小棒,它的长就是1cm。感觉怎么样?
在你们的学具盒中找到一根蓝色的小棒,像老师这样轻轻地捏着,这个小棒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1)观察:请小朋友们捏好这根小棒,仔细看看它的长度。
(2)比划:轻轻的把小棒取出来,两根手指不动,现在两根手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cm
(3)调整:转个手势再看看,把小棒卡进去,需要调整的调整一下。
(4)记忆后再比划:现在把小棒拿走,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快速比划1个1cm
(5)验证:同桌用小棒验证一下,比划的准不准
3.寻找1厘米
过渡:那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呢?请小朋友们带上1厘米的小棒,到我们的身边或者学具袋里去比一比,找一找。
(1)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
(2)比一比:用1厘米的小棒比一比
全班交流:
交流1:信封上写邮编的地方,用我的小棒比一比,边长大约是1cm
交流2:手指的宽,请同桌用小棒验证一下
交流3: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cm。
……
提问: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长1厘米的物品,你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
小结:通常情况下,在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时,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反思】
孩子们经历了以下认识1厘米的活动:(1)借助1厘米小棒模型,看看有多长;(2)用手比划1厘米;(3)寻找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上述三个环节的活动,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提供标准的1厘米长度模型,这是准确建立厘米的第一印象,是1厘米具体化;用手指比划厘米,是通过动作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将1厘米长的小棒从拇指和食指中间抽出,看看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把这段长度记在脑子里;然后离开小棒比划,把自己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感受,通过两个手指比划表现出来,并且不断改变手指的方位,避免位置对学生认识1厘米产生的干扰。在多次的“比划一验证一调整”过程中,学生头脑中1厘米的长度表象越来越清晰;通过寻找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借助熟悉的物品,强化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重视估测活动,强化长度观念
【片段】感知几厘米
1.估计:刚才啊,我们已经知道了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那么橡皮的长度是几厘米呢?
2.交流:生1:2厘米;
生2:3厘米
……
3.测量与修正:橡皮的长度到底是多长?请大家拿出1厘米的小棒比一比。(学生动手操作后,组织反馈)
4.反馈:这次我们用统一的标准去量,量出来的都是大约3厘米
【反思】
很多物体的长度并不是1厘米,而是若干厘米。所以,在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之后,按排认识几厘米的活动, 顺应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数学课本等的长度就行估计、交流,最后通过测量修正自己的估计。在估测与度量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1厘米长度的体验;生动而丰富的数学活动,也促进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进而强化长度观念。
三、借助测量活动,渗透度量意识
【片段】创造、使用测量工具
1.认识直尺
(1)引发需求:每次测量东西的时候,都拿1厘米的小棒摆一摆感觉怎么样?(麻烦)
(2)创造尺:把1cm1cm连起来,慢慢地就出现了——一把尺。(完善刻度线,标上刻度、单位)
(3)认识尺:在尺上找1厘米、几厘米
2.量线段:层次一:从0开始
层次二:从其他起点开始
测量时,将线段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直尺贴着线,再看另一端指向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反思】
从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到用尺测量长度和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是连贯且不能颠倒的次序,没有长度单位就不能进行有关长度的操作活动。用尺量长度和画线段都属于“图形的测量”教学,不能只追求单纯的技能训练,还应在测量学习活动中渗透度量意识,让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实际上,测量长度本质是把所要测量的线段与直尺上“标准的线段”重合,看被测量的对象包含几个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在直尺上能清晰地找到不同长度的线段,测量长度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在教学测量长度和画规定长度的线段之前,安排了“构造直尺,认识几厘米”环节:一是经历“创造”尺过程,认识直尺的构造;二是在直尺上找长度,先找1厘米,体会直尺上每个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再找几厘米,体会找几厘米就是从某一刻度起连续数出几个1厘米。借助构造直尺、在直尺上找长度、用直尺量长度、画规定长度的线段等测量活动,促使学生理解测量的本质,形成初步的度量意识。
整节课,我们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既站在了学生的立场,又顺应了数学知识发展的整体逻辑,帮助学生积累感知经验,建立长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