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刘恒明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刘恒明
[导读]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性的教育,培养阅读能力,即加强语言表达技能。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知识,便于日后字、词、句、段、篇基本功训练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诸多能力的培养,如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和行事能力等构成了语文教师教学的内容。

刘恒明     重庆市江津区石门小学校  重庆  402292
【摘要】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性的教育,培养阅读能力,即加强语言表达技能。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知识,便于日后字、词、句、段、篇基本功训练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诸多能力的培养,如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和行事能力等构成了语文教师教学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73-01

        一、前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课堂学习之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能够对他们获得新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而小学又是孩子们形成良好习惯十分重要的时期,所以小学阶段的老师就应该将此工作重视起来。但是根据总体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的教学水平仍然存在着系统性缺乏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对所有的不利因素进行总结,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加强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学习知识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实际上,学习很多知识依赖于暂时的兴趣和偏好,学习效率和持续的学习态度仍有待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注意培养不同阶段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以满足学生在阅读材料上的不同需求。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误解,花太多的时间,以及由于阅读困难,有厌倦学习的想法。由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他们健康的阅读习惯、方法是确保学生有效阅读的前言。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形成阅读习惯、方法。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等,通过阅读将好的片段剪下来,做一本收集录,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对此,可以在剪贴下来的片段评语,便于日后自己能够了解当时阅读的感受。因为每个年龄段对于同一篇文章,阅读后的感受都会不同,哪怕是不一样的情绪下阅读,也会不同。例如,学习“妈妈的账单”时;首先,询问学生你们的妈妈有每天记账的习惯吗?你有吗?有的学生会说有,有的会说不了解等各种回答。这时,课堂氛围被带动起来了。其次,向学生说一说昨天消费账单,如“早餐两个包子加上肉饼汤共花费六元、中饭学校食堂花费十元、晚饭自己做蛋炒饭花费2元。”让学生根据这样的形式表达昨天的消费多少。最后,再利用学生的这种情绪带入到“妈妈的账单”的课文阅读中,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从而学会阅读。又如,学习“小马过河”时,首先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是明白马妈妈希望小马做一个独立坚强的马儿。其次,学生带着目的阅读后,让学生随机选择角色,进入角色朗读,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最后,学生通过阅读洞悉人物情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喜欢阅读。
        (二)加强语文词句基础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主要目的是广泛学生的词汇、句子,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那么,学生如何掌握阅读内容解读阅读知识,加强阅读能力呢?首先,不断地加强语文基础的学习,只有饱读了文字,才能为阅读带来美好的体验。其次,在阅读时,对于优雅的词句、结构用线段的方式标注,便于日后的二次理解。最后,教师应对文章的重点词汇、句子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阅读能力。例如,学习“月球之谜”时,应该对文章重点讲解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自己无法掌握的词汇和句子进行标记。然后教师给出具体的解释和指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准备一些基本的词汇训练,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单词和句子的基础。
        (三)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情景教学法、模仿教学法等,让学生不由自主参与其中,从而获得高效率的课堂。然而,一个班级通常是由45-50人组成的,人数比较多,教师管理起来比较困难。由此,语文教师应贴近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内容,用大部分学生带动小部分学生的激情,从而全班共同进步。对此,针对于枯燥的文字讲解内容,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讲解,激起学生的参与感,使整个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为文字讲解营造气氛。此外,顺应新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地位。换句话来说,给予学生阅读的观点赞同,给予阅读时间久一点,不要轻易打扰学生的阅读。如此,才能提高学生自我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它故事情节不够丰富,是一篇逻辑性较强的文章,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如让学生将桌子拼在一起,学生围绕排站,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多少路可以通往中间的桌子的吗?”学生会七嘴八舌的各种回答。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向前走,一步、二步、三步,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只要在行走,就有路。再带着这种思维,学生阅读文章后,更能加深阅读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章,还促进他们对于阅读的好奇心。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与以后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邓彩霞.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外交流,2016,11(14):45-46.
[2] 宁凤云.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华少年,2017,23(2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