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词语积累与应用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唐成志
[导读]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词语积累,对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起做决定新的作用。小学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积累(词语、诗词、警句、名言、歇后语等等)的黄金阶段。本文从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出发,对词意剖析教学、语境教学和归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词语学习效果。

唐成志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丰北河小学  陕西  商洛  711402
【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词语积累,对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起做决定新的作用。小学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积累(词语、诗词、警句、名言、歇后语等等)的黄金阶段。本文从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出发,对词意剖析教学、语境教学和归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词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04-01

        词语的积累与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传统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主要以识字、读音和词义解释为主,对学生的词语应用教学重视不足,导致很多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异常困难。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且思维发育还不成熟,如果只对他们进行直接的讲解,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必定较低,而且这种学习目的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语文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对于词语的教学要结合一定的语境,以致学生能深层次的理解它们并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
        一、词意剖析,降低学生记忆难度
        小学语文词语学习大多以直接记忆为主,很多学生总是记了忘、忘了记,非常消耗时间,而且对词语的用法知之甚少。记忆本应该以理解为基础,词语的记忆更是。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然后再使他们去记忆,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记忆效果。教师对词语意思的解析不能只按照字典中的说法进行讲授,小学生对严谨的定义描述理解相对困难,自然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词语意思的解析要生动形象,降低学生的理解、记忆难度。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善于将词语解释变的充满趣味。对于小学词语解释可以使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如图文结合法、故事结合法和联系实践生活法等。词语的学习不能光靠死记硬背,要发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理解记忆,这样的词语学习方式才更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例如在《四季》这课的词语教学,教师对于四季这个词语的解释可以是“一年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刚过完年的那个阶段是春天,逐渐天气变暖温度很高就是夏天,接着树叶变黄那个时间段就是秋天,天气非常寒冷就是冬天。”类似的方式。最后将具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说明。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四季这个词语理解的同时掌握了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这四个词语,还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结合语境,提高学生对词语使用的理解
        词语的使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盲点,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对其的教学,认为只要学生会读、会写、了解意思就掌握了这个词语。但是,小学生在写作时这种教学造成的弊端就会显现而出。词语的一些微妙意思和习惯用法是很难通过意思理解来掌握的,教师要善于将其与课文中的语境结合使用来提高学生的词语使用效果。语境结合的词语教学法还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将两者有机结合来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结合语境的词语解析教学方法,教师要灵活应用,不能一成不变,否则会使学生混淆相近的词语。词语所处语境不同,意思也可能发生变化,教师要对其解释进行适当扩充,增强学生对其的理解。例如在《泉水》这课的词语教学中对于杜鹃这个词语的解释,在课文中杜鹃是一种花,教师可以拿出杜鹃花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词语扩展,如杜鹃也是一种鸟的名字,还可以将杜鹃啼血的故事讲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个故事在根源上理解杜鹃为什么既是一种花的名字又是一种鸟的名字。结合语境的词语解释还可以使其变得更有趣味,因此教师要多加使用。
        三、词语归类,降低学生对词语理解的混淆
        小学生对词语学习最大的困扰就是混淆,读音和汉字的组成相似是造成学生对词语掌握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教师在一个较长阶段的教学后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词语的归类讲解。教师对词语的归类同样要从读音、字形和释义出发,可以将几个容易混淆的词语归为一组,然后教给学生区别这些词语的方法。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大多学生的对词语的理解也不能只听教师讲解一遍就牢固掌握,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教师在词语归类时,要先对学生的词语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做到有的放矢。对于部分相似词语,如果学生大多学生能理解,教师就不用过多强调,只要粗略讲解就行,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近义词,教师要详细讲解并针对词语的特点介绍具体的区别方法。例如矗立、耸立与屹立的区别,它们虽然意思相近,但是在使用上还有些区别。教师首先可以教给学生区别屹立于其它的方法,因为屹立通常是指人,而其它两个指物。对于矗立与耸立可以通过具体的短语辅助来区分,如矗立着大厦和山上耸立着雕像,学生通过记忆这两个短语就可以很好对其进行区分。降低学生对词语理解的混淆,也是提高学生对词语掌握的有效方法。
        语文词语积累与使用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传统小学语文词语教学通常只要求学生在形式上掌握它,对其微妙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涉及很少,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出现很多问题。本文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词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析,包括词意剖析、结合语境和归类分析等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小学词语教学质量,推动相关教学创新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