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分析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杨耀昇
[导读]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学科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学生学习数学和应运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

甘肃省陇西第三中学 杨耀昇 748100

摘要: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学科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学生学习数学和应运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文精神不断渗透的过程,人文精神地渗透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们来讨论和分析中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人文精神;缺失分析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数学学科素养的实现是建立在数学人文精神渗透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更是对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可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极大地激活学习者对数学灵感产生。然而,数学人文精神的教学实施似乎在学科领域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就影响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诸多方面进行商榷。
        1.数学人文精神与教师个人素养有关
        教师的知识水平高低,育人素养的基本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思想家黄宗羲曾这样说过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只有不断地通过学习与实践,在学习中不断地磨练与提高。否则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教,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时而显得苍白时而无力。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数学理论与现实生活及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提炼与凝结,如:在函数导数的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说明导数的概念及导数的实际背景,在特定的条件下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导数的几何含义,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准确而清楚的交代函数导数的背景及相关几何含义或者物理含义,教师就不可能讲清楚导数的概念。
        数学教学已不是一种单纯的数理逻辑说教而是需要教师富有哲理的人文传导,有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可谓 “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1) 让一种传承和学习积累汇成自己教学生命的格调并在逐渐的默契中成为一种本能。
        2.数学人文精神与课本的教学要求有关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注重了“数学文化”的突出地位,强调了以数学教材作为载体传承数学文化,在数学文化的传承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人教版中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仔细分析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编排情况,并提出了渗透数学文化价值的若干建议,为基于人文数学新课标的数学教材编写提供了一些依据.教师要结合教材案例,从深入挖掘教材、创设良好情境、提升教师素质三方面阐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以期能立足课本,既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又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融于教学活动中。



        人教版课本几何证明选讲4—1,重点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思考”“探究”,注重问题的起源探究,注重证明,使数学学习成为训练学生逻辑推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强调过程,对数学结论的形成需要“发现”和“证明”两个主要阶段,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注重数学知识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可以领悟知识产生的背景,经历知识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突出了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课本突出了思想,在陈述知识的同时,力求突出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努力领悟数学思想方法。(2)
        3.数学人文精神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关
        学生学习数学的人文精神在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关注度,随着年龄和年级的逐渐递增,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会不断的产生不同程度的迁移,那么这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元认知情况。人文精神指导你如何走出布满荆棘的沼泽地。
        例如:由1=1,1+2=3=2*3/2 ,1+2+3=6=3*4/2 ,
        1+2+3+4= 10=4*5/2 ,1+2+3+4+5=15=5*6/2     …  …  … 推导出1+2+3+4+5+6+……+n = n(n+1)/2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在灵动中发现连续相加的几个数与结果的关系,特别是最后一个数字与结果的关系,2与3,3与6,4与10,5与15 … … 的关系,在一次又一次归纳的基础上产生了        1+2+3+4+5+6+……+n = n(n+1)/2 .这是一种归纳总结的合情推理,在整个推理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元认知,是数学人文精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集中体现.
        4.数学人文精神与各级考试导向有关
        考试是对学生一段学习水平的终极检验,学生的学习基本水平也只有通过考试才能体现,任何级别的考试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目标定向作用。考试特别是高考的导向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直接起着指导和引领作用。
        在历次阶段性考试后,学生总会有这样的感叹:问题1:我的基础还可以,老师讲的也都能听懂,但是自己独立做题时就不知从何下手,入了题也难以做出正确答案,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原因。问题2:我感觉基础知识如概念、定义都没有问题,但是一做题,思维转不过来了,耗的时间比较多,啥原因? 问题3:老师,现在高考数学题讲究的是通性通法,在日常训练中是否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再突破一些难题?
        而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学习模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靠效仿,效仿式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初中阶段这种手段还占着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比份;但是到了高中单靠模仿能得到的分数大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下,其余分数要靠理解而得到。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把对数学解题的感性认识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和存贮了对某种理性判断的规律性认识,对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或解答的某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就会自然浮现而出。
        总之,中学数学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除了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外,还应该树立培养数学人文精神的理念,引导数学教育走向生活化、健康化、科学化、没学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明儒、苗正科,《数学与人文交融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9).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2007年1月第二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