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刘艳霞
[导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语文课程需要经过优秀文化的熏陶,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同时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本文以小学古诗词教学为例,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问题做出全面分析,争取为学生提高道德品质提供一些参考。

黑龙江省克东县特殊教育学校 刘艳霞 164800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语文课程需要经过优秀文化的熏陶,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同时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本文以小学古诗词教学为例,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问题做出全面分析,争取为学生提高道德品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德育;渗透
        古诗词占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位置,其丰富内容包含着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团结同胞、珍惜友谊以及百善孝为先等高尚美德。所以,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情出发,针对如何考查和运用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发挥古诗词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以创新背景为切入点渗透德育
        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真实内心,还反映了赤裸裸的社会现实。所以,教师在讲解古代诗歌时,需要让学生们深刻地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自觉地渗透德育感染学生。
        比如《石灰吟》一文中,作者于谦,是著名的明代民族英雄,为人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这首诗是他童年时写的。有一次,他途经一座石灰窑,看到师傅正在烧石灰,触动了他的心弦,于是他写了这首流传至今的“石灰吟”,表明无论他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都不会改变最初的心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时,可以突出于谦在写古诗词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于谦年轻时确立的崇高人生理想和个人抱负的高尚品质。
        通过对创作背景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德育融入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德育的渗透
        把握全局,强化对古诗文的体会,进而理解德育的内涵。古诗文语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简洁,作为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基本阶段,中国古代诗文大多篇幅短小,意义简单。传递的内容是一个整体,字、词、句、篇是息息相关的。想要深刻理解古诗文,可以通过情感阅读、古诗词表演、课堂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诗文的解读,展现古诗文的内涵,实现德育的渗透。学生认真品味古诗词,进行自主解读,助于加深对古诗词内容和德育因素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挖掘“石灰吟”时,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诗人表达了他不怕艰难的精神向往,不能脱离文本的意义。


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德育渗透到古诗词的课堂中,由课上到课下,从组织活动、开展活动到活动评比,从课堂教学到实践作业的评定,使德育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心中,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提高理解力
        小学生由于步入课堂时间短,理解力还不够深刻,因此容易对古诗文造成粗浅的理解,究其原因,除了其身心发展不足外,主要原因是古诗词的积累相对较少。
        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时,应该循序渐至的由浅入深的理解,当学生刚开始接触古诗词时,可以筛选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的古诗词进行阅览,如果遇到感兴趣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集中在一个本子上以供以后参考,或者在古诗词旁边画点小画,闲暇时间进行模仿。
还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例如在学习《咏柳》的时候,可以尝试模仿写诗,也可以通过周围发生的事情写诗,可以吟咏桃花,还可以歌颂校园,通过对身边的事物的强化对诗歌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通过诗词对比鉴赏渗透德育
        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同主题、相同作者以及相同创作背景的比较,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以及欣赏和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机实现德育的渗透。
        比如,学习《礼物王伦》课程时,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进行对比,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两首诗的内容都和送别李白有关,在感情上两首诗是否有区别?
        在这两首诗中,李白表达的情感一样吗?通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理清《赠汪伦》这首诗是汪伦写给李白的,整首诗传递的情绪很高兴的感觉,并没有体现出李白当时有多伤感,最终得出结论,李白是在表达对汪伦的感激之情。
        李白送孟浩然时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与上一首诗表达的感激之情略有不同,在诗词中,李白表达了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黯然神伤的心情跃然纸上,通过对两首诗的解读,可以看出李白闲云野鹤的生活态度以及豁达的人生观,同时也体现出李白对待朋友的真挚感情,学生们经过思考不难发现,同为送别诗,表达的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对两首诗也就更容易掌握中心思想了。
        总而言之,在学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进德育教学,从课上到课下,从设计到开展活动,再到活动的评价和总结,由课堂教学到对作业进行考核,让德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的思想中,一点一滴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赵子俊.儿童读经教育综述与评析[J].中国教师,2008(8):7.
[2]石哲菁.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