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郑春花
[导读] 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并主动进行课程学习。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蕉田小学 郑春花

摘要: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并主动进行课程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还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倍功半”。那么笔者就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开展高效的教学工作的经验,以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小学五年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教师在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学生心理变化,不断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养成独立的学习方式,以及课程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合理教学的重要性,不要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应试”教学,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课程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开展[1]。
        一、创设学习情景,认同学生个体。
        处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其性格开始出现了变化,并且开始出现了极强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有时甚至还会以“大人”自称。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并且对于他人的认可,也会表现的十分满足,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点,去认同学生以满足学生虚荣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拿《童年的发现》这一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情景,教师可以这样说:“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利用回想小时候的事情,以及作者童年的发现,做出了本文。”,“那么你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向老师说出你们的童年发现,和作者有什么相同之处么?”。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展现出了教师对学生“大人”思想的认同,使学生感觉仿佛自己真的已经长大,为学生建立了学习氛围,并且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也会认真寻找与作者的共同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在这样的认同教学中,学生就会养成学习兴趣,并以“大人”的方式克制自己贪玩的想法,保证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开展。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
        情感的共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产生独立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文章内容表达出来,从而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整理圆明园图片,以及群众恢复的圆明园图片,将这两张图片向学生展示,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喜欢这张具有恢弘景象的图片,还是喜欢这残垣断壁的图片?”,此时学生一定异口同声的选项恢弘景象的图片,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张图片都是哪里么?”。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深思,当学生陷入沉思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公布答案,“这两张图片都是圆明园,只不过这恢弘的景象来自于百年之前,然而这残垣断壁的景象就是如今的圆明园。”,学生一定会被这一回答所震撼,并向教师发问“为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震撼,将学生情感带入进来:“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对我们的国家进行掠夺,他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同时还烧杀抢掠,毁坏了昔日恢弘的圆明园。”,通过情感共鸣带入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探知能力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想要对文章进行探索,以了解百年前八国联军的残忍暴行。虽然这种方式对于一些课文来说并不实用,但是这种情感共鸣带入的方式,确实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综合能力[2]。
        三、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敢于交流
        相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五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不乐于与教师交流,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综合能力,保证学生可以有效进行课程学习。就像在进行《将相和》这一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立一些问题,之后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在课文学习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精神?”,“那么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与同学交往?”,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思考,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想要回答的想法。利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保证学生可以掌握文章,有效激发学生综合能力,并提高教师教学效率[3]。
        四、结束语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保证教师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利用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认同学生个体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以及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满足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需求,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出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水准。
参考文献:
[1]赫红艳.关于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性分析[J]. 读书文摘(中), 2018(10):60-60.
[2]向思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J]. 电子乐园, 2018(4):356-356.
[3]杨国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 读天下(综合), 2019(20):206-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