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周慧敏
[导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城连墟云龙山小学  周慧敏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算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注重练习形式和反思,这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主要是对小学生运算能力重要性、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现状、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运算能力;
        一、讲清算理,让学生理解掌握法则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教具演示,从具体到抽象,讲清算理法则。
        让学生研究一些具体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法则的合理性。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弄清算理。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帮助学生理解“错位”的道理。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表述。
        法则主要讲清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是计算的依据。我们要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讲清计算时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2)引导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实际操作,探索感悟,加深理解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
        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尽地讲出思考和计算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
        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掌握单个法则开始的,进一步就应将这些法则练习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3)加强辨析,比较强化,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对于学生易忽略的部分,要注意加强其刺激强度,吸引学生注意,留给学生一个鲜明、正确的印象,避免和减少以后计算中的错误。根据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开展针对性练习,强化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力争当堂巩固.及时反馈,找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
        二、强化基础计算训练,重点攻克口算、笔算
        (1)从小让学生感受运算好玩,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训练。
       如教学一年级的“凑十法”练习,可以 创设扑克牌游戏“拖拉机”,用 1 - 9 共 36 张牌,两人依次翻牌,当头尾两张能凑十时连中间一起拿走,拿到最多的嬴。学生在反复的玩牌当中,就熟练掌握了凑十法。


此外还可以设计对口令、竞赛、集体抢答,又可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等方式,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总之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可以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每个学生有练习的机会,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2)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引导学生用口算解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3)培养估算数感,巧妙“偷懒”。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充分发挥估算的作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认真细致、规范书写的习惯
        规范的书写格式是学生运算思路、步骤、计算方法的体现。只有书写认真,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学生也能根据每一步去自检,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凡是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草稿纸上的竖式要条理清楚,该对齐的要对齐,不可到处乱写,以便检查时方便;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2)培养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是解题的第一步骤。因此,要养成首先认真审题的习惯。不管是应用题、计算题、方程题还是选择题或判断题,拿到题目后,先不要急着去做。首先应仔细读题审题,先弄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认真、细致读题,反复阅读试题;仔细观察和分析题目的特征,初步形成解题思路,并寻找有无简便算法;明确解题顺序。
       (3)养成认真演算、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习内容的不断增添,知识难度增大,思维层次变多,有相当一部分题光靠口算、心算是不能正确解答的,必须借助专门的草稿,认认真真地打草稿计算,进行多次反复的演算、验算,才能取得成功。一定要养成认真演算的习惯,养成善于正确打草稿的习惯。要做到“草稿不草”,把草稿和作业本、试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果方法正确,计算出错的话,我们要马上能在演算本上找出错误的地方。同时要充分发挥草稿的分析、思考功能。
        四、分析错误,总结反思
        让学生自己主动、及时地纠正错误,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改错”不能仅仅满足于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即要善于总结,养成反思的习惯,总结防“错”措施,引以为戒。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学会对错误的整理,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收集、归纳错题难题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国新.提升计算能力 实现优效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
[2] 季立功.加强计算教学 提高计算能力[J].学理论,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