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利用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刘有妮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许多适合幼儿教育的价值。传统文化通过喜闻乐见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形式更易于幼儿接受。

陕西省咸阳市新投幼儿园    刘有妮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许多适合幼儿教育的价值。传统文化通过喜闻乐见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形式更易于幼儿接受。我们在教育时可以先让幼儿喜欢这些传统艺术,再进一步揭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幼儿了解其中隐含的深刻人文精神底蕴。为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初始教育和儿童文化归属感、民族意识培育的时代重任,实现儿童身心谐健康发展,必须在语言、美术、音乐、活动等方面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筛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教育;开发利用
        1、利用中华经典文化诵读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在选取内容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接受知识的能力,适当选取内容列入课程体系,引导幼儿学习经典故事,如《弟子规》《三字经》《古诗》《经典成语故事》等,这些内容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融合一些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根据幼儿的喜好设计课堂环节,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经典诵读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根植于幼儿的思想,使幼儿无形之中学到了文化知识,又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园内可以多多组织开展一些有关经典诵读的活动,以不同的方式设计活动,吸引幼儿们积极主动参与。.比如:孔融让梨,学习小小孔融就懂得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小朋友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呢?爸爸妈妈每次给小朋友买来好吃的东西,小朋友会不会分享呢?现在很多幼儿园鼓励幼儿熟背《三字经》,《三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历史知识、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弟子规》读起来琅朗上口,富有韵律和节奏,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语感;同时,长期地进行朗读和背诵,又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刺激幼儿的大脑细胞更加活跃、敏锐,从而提高智力.有研究表明:六、七岁幼儿脑的重量约占成人的90%,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正是大脑接受大量信息刺激的最佳时期,“越动脑、越聪明”。教学也表明,随着幼儿背诵内容的增加,幼儿背诵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2、利用民间传统绘画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中国民间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民间绘画质朴、率真,这不仅仅表现在物化的艺术语言上,而且要追溯到心灵的纯真、朴实,“民间美术的率真使它的创造如童年的天真,既没有装腔作势、无病呻吟,也没有矫揉造作。”民间绘画中所表现出的自然、质朴与幼儿绘画中异想天开的趣味相契合。在民间绘画的熏陶下,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创作时更加纯粹、随心所欲;其次,民间绘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实则是无透视,这样没有规则和秩序,更有利于幼儿异想天开地表现事物,天上的、地下的、想象的、现实的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在画面中;再者,民间美术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传达出喜庆、生机、热情和活力,幼儿开朗、活泼、生命力旺盛,这决定了他们更喜欢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层次,创设富有民间美术色彩的生活与活动环境,通过艺术的渗透,增强幼儿对民间绘画的情感。
        3、利用音乐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曲的艺术美。
        多听音乐、多唱歌,是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情操的好方法。现在有些地方让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据说可以培养"定力",让孩子们的心性安静下来,学习效果会好一些。例如:中国的古典轻音乐,古筝、古琴乐曲作品等等。让幼儿园里到处都是音乐,孩子们听多了,耳熟能详,熟记于胸,日积月累就可以听会好多经典乐曲,可以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晨间活动时,进行韵律活动《拔根芦柴花》《茉莉花》等,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曲调优美、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美;午饭后,播放琅琅上口的《小老鼠上灯台》等中国传统民间童谣,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睡觉时,彻夜为他播放轻音乐。所以我们也利用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给孩子们放点音乐听听,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魅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4、利用家园互动感知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
        现在一些年轻的父母喜欢过西方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表现得不关心。应该鼓励国人都过传统的节日,传统节日以情为纽带显示了团结的力量,它展示了浓浓的乡情、亲情或爱情。在初步了解传统民俗节日,体验节日愉快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分享,萌发关爱父母、关爱老人、关爱同伴、关爱他人的好品质。在互动中感知民风、民俗。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天地万物,融会贯通了乡土、乡情、乡音、乡风等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审美追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及相关活动、礼仪、与相应的食品,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许多民俗民风是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的,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在城市的小家庭中,已经很少重视过这样的小节日,最多买几个汤圆、几只粽子和几块重阳糕吃吃。我们以“互动式”的教育理念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充分的和环境、家长、同伴、老师进行互动。所以,每当这些节日到来之际,我们都应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和大家一起过节,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使这些传统节日重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和孩子聚集在一起动手制作传统的食品,端午节邀请奶奶来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包粽子、元宵节邀请妈妈来幼儿园搓汤圆等,清明节和家长一起放风筝、元宵节一起闹花灯,重现一些传统习俗.融融的亲情,良好的氛围影响着孩子.我们让孩子与老师、同伴、家长的互动中感知和了解民俗风情,唤醒他们对祖国博大精深、灿烂文化的热爱;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激起他们的民族自尊自豪感,最终让我们的孩子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总之,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而幼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启蒙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积极创新学前教育内容,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并济,用更加包容的精神让孩子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从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