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杨飞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杨飞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烦恼。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孤山小学老山口教学点      杨飞   235200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烦恼.计算题做了不少,但是计算错误依然有增无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分析错误的原因
        1、不看清楚题目就计算。
        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96”写成“69”:把“+”写成“-”等。
        2、容易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又如:在小数混合运算中,计算7.75+2.25x3.4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但是学生在计算时就容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归根原因就是由于学生被7.75+2.25的结果是10这个假象迷惑了,认为这样算比较简便,所以就没有考虑到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3、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计算最后一步加法时,不少的孩子就经常用乘法计算。如:计算2+3时,有的学生就等于6。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
教师的板书,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


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每天数学课都要准备专门的草稿本,放在课桌的左上角,随时都能认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养成了这一好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2)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特别是计算后要养成验算的习惯,我在教学计算时对学生是比较严格的,一般是让学生在演草纸上计算2到3遍才能正式誊写。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进行口答。这样每天进行口算训练,口算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天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每天中午在班里开展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10道笔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每天这样训练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现在我班学生在计算这方面基本上都能过关。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3)、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便计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